摘要:在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作为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其中,政治认同是所有学科素养的重中之重,其还是高中学生的必备品格和核心价值。教师应当立足实际,依托课堂教学满足课改后的教学标准,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更好地达成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目标。因此,本文立足于实际问题,从正视问题到科学认知,再到改革尝试,从教学研究中形成了对高中政治学科素养培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政治教学;政治认同;优化举措 学科素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政治教学,高中教学是学生政治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课程教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刻不容缓的责任与担当,思想政治是教师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建立政治情感的良策,践行政治行为而产生的正确价值导向是政治认同的落脚点。传授政治知识仅仅只是课程学习的部分内容与目的,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具备良好的政治认同。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性
政治认同,顾名思义,就是认可或者赞同某一政治团体、活动、思想。深圳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吕元礼先生曾谈道:“政治认同,指的是人民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以此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由此发散思维可知,可以将自己看作为某国的公民、某党派的成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或者是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等等。简而言之,可以将政治认同理解成为一种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上的归属感。
针对高中生而言,可以将政治认同的课程核心素养视为当代中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认同素养。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青年团员,更应该坚定维护共青团的章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们在社会意识的指导下通过社会实践改造社会。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中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能够为了中国梦而不断努力,根据党和团的纲领与章程,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实践行为。正如高中政治的知识点所概述的一般,“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政治认同正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政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二,课堂知识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学好思想政治知识,督促自己养成正确的政治意识。高中生培育自身政治认同素养,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如此也可避免生涩的强制灌输,不达教学效果。
第三,高中生能够在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政治价值判断,处事不惊,不断学习优秀党员、团员的先进性,争做合格的四有青年,不断陶冶自己高尚的政治情操与政治情感。
二、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难点
1.基础建设尚且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刚结束新课程改革,对于以往的教学盲点提出了针对性地解决措施,由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系统的管理体制,对于学生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核心要求,教师是培育学生的重要实施者,只有建立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队伍才能够为教学工作注入新鲜动力,使得教学工作愈发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
2.思想政治上不够重视,方法上不够恰当
思想是引领实践行动的关键因素,很多教师在指学生学习的时候过度重视知识的提取,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政治教学具有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并且涵盖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在课堂教育的时候成为了一个难点工程。除此之外,高中教育也颇具有挑战,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顽强的叛逆心理。教师在讲学、互动的过程之中,首先就会遇到一个难题,如何在政治教育中融合入正确的三观,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培养其政治认同感。政治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在教学时候,采用互动式教学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快速地融合进集体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同学们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留意学生的发展动向,及时探知学生的心里情况,积极进行引导。
三、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工作水平
由于部分同志思想政治建设没有及时加强,政治理论素养较为缺乏,无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应该重视思想政治建设,例如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积极响应中央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勉励教师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师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善自身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争做四有青年。
2.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永葆政治本色
正确的思想政治建设不单单是严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思想引导,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党中央的重要指引,在教学中必不可忽略意识形态的把控,上下一致、严密融合各章节的知识点,关注热点事件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丰富教学开展方式,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助推形成向上向善、积极主动的精神风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
3.丰富教学方式,增强集体互动
教师在开展整治教学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为学生讲解现如今的国家政策,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从而加强政治认同感。课堂问答是较为直观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问答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楚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当中刻板、严肃的问答,可以在互动当中加入一些幽默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理解,从而透过学生的回答分析课堂的学习情况。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人这一生最为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在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政治认同感,能够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静,任光燕.高中政治教学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80.
[2]秦小萍.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