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的青睐,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新宠儿也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和使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份优质的、操作性强的导学案,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地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下结合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以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中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一课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游宇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实施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1];王鉴,王明娣在《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文中认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选择,是教师“为学而教”、学生合作学习、教学内容有效组织的课堂模式[2]。高效课堂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三者之间达到最优的实践目标,其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便是实施“三大翻转”,即“先育后教”、“先学后教”、“先习后学”[3]。本文在地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下结合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以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中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一课为例进行导学案设计和运用。
一、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地理导学案的编写要求和基本特征
(一)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地理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编写要求可以描述为“一明五符四体现”。“一明”指明确学习目标的知识内容,且涉及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如: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这节内容中,可将学习目标设计为“说出洋流的分类和概念,描述洋流的分布规律”。“五符”指导学案涉及的知识内容要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递进关系;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递进关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习规律。“四体现”指要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地域性的学科特点;要体现出目标的差异化;要体现课型的差异化,不同的课型其导学案的设计不一样;要体现学段的特点,初、高中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不尽相同,高中的导学案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均上了几节台阶,因此在设计高中地理导学案时,前期的高效准备十分重要。
(二)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地理导学案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
导学案首先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包括本节课中所有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体现知识逻辑结构之间的完整性,强调各知识点紧密联系和逻辑结构。
(2)指令性
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太多,可以根据高中地理各阶段的特点设计导学案的合理容量。对于高三时期进入总复习阶段的导学案,由于涉及的内容众多,知识点之间不在是逐个突破,而是建构知识之间的体系,因此导学案的容量扩大到8K纸。
(3)主体性
导学案的使用并不是学生或教师单独某一方面,其主体性体现在用于调动学生在教师驾驭下自主合作学习。“学”和“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两者之间各有各的作用和任务。
(4)探究性
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特点。导学案是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主线,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设置导学案的思考或探究等内容时,必须围绕着本次课堂的学习目标,并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从问题的表面寻找到知识的本质。
(5)针对性
导学案中的即时训练和思考的内容必须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节点。
导学案中各知识点的涉及和分层都是从学习目标出发;各知识的链接要有一定的深度,即时训练是检测知识落实情况,针对重点的知识点进行题目设置。
(6)评价性
导学案中探究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便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点评和达标诊断。即时训练的选取根据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因此针对即时训练的评价尤为重要,在测评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地理学习弱些的同学,回答过程中尽量要求学生把考查的知识点进行说明。
二、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任务切割
导学案的任务切割就是把文本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知识小板块,一个小板块可以划分为一个学习任务。就像甘蔗的一节或几小节切开一样,并在结疤处设置思维性问题。导学案的主体部分结构口诀:任务说。即将导学案的知识点进行文本任务化、任务系列化、系列任务递进化、递进任务具体化、具体任务思维化、思维任务品质化,也就是将知识点划分两到三个微观的知识点,再将这些微观知识点结合到教材的具体页数,并写出要求。如:在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这节内容中,笔者设置两个微观知识点,在学习指导中设置知识点一:洋流的概念及类型(阅读P49~50图文资料,完成右框内容)。这就是将文本任务化、任务系列化、系列任务递进化、递进任务具体化的过程,这四个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浅表性的显性知识。具体任务思维化、思维任务品质化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显性知识,如在知识点二: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习任务及检测设置的合作探究结合课本P50图2—3—6“气压带、风带与大洋洋流分布模式图”,具体说说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和分布规律。并进行绘图分析①请在图1中绘出全球各风带的风向;②结合图1,在图2中绘出洋流环流的基本模式;③试着总结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将知识进行思维化和品质化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形成过程
一份优秀的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形成想要经过“三备三研”,即指“多元备——自主研”、“聚合备——合作研”、“特色备——个性研。为了保证导学案的质量,三备三研都有不同的要求。“多元备自主研”主要是针对初稿的导学案而言,每位老师根据自身对教材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和学习过程;精选导学案中材料;对微课中的难点等内容人人出一份自己的导学案。要求先自己独立思考各知识点的内容,可以借鉴,但对于上一年级的导学案至少修改30%以上。“聚合备合作研”这个环节决定导学案质量的高低,因此采用说课的方式进行聚合备。由非主备人依次发言,将自己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解说,主备人记录各非主备人的观点和内容,再由主备人将非主备人好的意见同一进行整合吸收,形成导学案的初稿;最后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完善后形成导学案的定稿。“特色备个性研”是把终稿的导学案班本化、师本化,其目的是使不同班级的学生适应导学案,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学情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备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中记录备课的过程,用于预演,目的是加强导学案、教师驾驭、学生学习和教学过程的无缝衔接。预演达到预期效果后进入课堂实施。
实际课堂与预期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结束后学科组内的教师可以交流导学案的得失与建议,进一步完善导学案。为了使导学案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建议采用“一周一大研、一课一小研”的方式充实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就像一个脚本,不同的老师就像是不同的演员,其影响和效果各有不同。对于新教师而言,采用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方法,可以减少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失误或错误,且能及时发现学生或者教师出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及早解决存在的隐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实施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3(8).
[2]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
[3]龙宝新.论高效课堂的实践创造及其深层归因[J].百家论坛,201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