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发声训练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戴娟娟
[导读] 音乐是艺术,是声音、情感、创作的组成,

         摘要:音乐是艺术,是声音、情感、创作的组成,恰到好处的发声训练是走入音乐世界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发声训练能够打开学生的喉咙,引学生进入歌唱准备状态,能够让学生根据音乐调整发声器官机能和状态。可以说发声训练并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训练,它有方法,有技巧。本文也将结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探析如何在相对较少的音乐课时数中进行有效的发声训练,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发声训练;策略
          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增强发声训练的趣味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而言,发声训练这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趣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很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学生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发声训练。在趣味性发声训练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音乐教学知识,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在进行趣味性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发挥趣味性发声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教师在发声训练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多媒体教学进行情景导入,比如在进行长音和连音的发生训练教学时,可以在课前通过多媒体导入一些柔吐音唱法的抒情歌曲,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小溪流水响叮咚》。音频播放结束,教师再自然而然的将本节要学习的发声内容进行导入,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和指路人,要做好正确的发声示范
         中小学年龄较小,对于发声这种专业性强的内容不能很好的进行消化吸收,需要音乐教师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指导,才能够真正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声音是无形的,所以教师做好正确的教学示范和发声示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带领作用,学生自然而然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说在进行《摇篮曲》这节内容的发声训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说明一下这首歌的发声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这首歌需要用柔和的声音来进行演唱,所以在发声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呼吸要深、轻声的发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说明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正确的示范,然后学生进行自我尝试。在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对发声错误或者不标准的学生进行纠正,最后总结出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发声方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统一强调,提醒学生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三、教师要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中小学音乐课一周也就两次左右,在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之后,还要进行发生训练。而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声带等发声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在很多方面都不及成年人。所以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不懂得循序渐进的话,很可能会损伤声带,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发声训练教学时,要提前对课堂内容节奏进行合理的设计。书本理论知识和发声训练交错进行,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时,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中小学生声带肌肉组织发育还尚不完全,如果过度进行发声训练的话,很容易引起声带过度疲劳,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发声训练的时间进行控制。


          四、逐渐让学生学会轻声唱法,在漫步中找寻音乐带来的的快乐
         柯伟说:“轻声是一种测试和练习母音的方式,可以用来纠正母音较差的声音状态,可以提高阅读不清晰的状况。”中小学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应该遵守柔和发声、轻声训练的原则,切忌过度追求音量的大声和发声的强度。轻声训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保护声带,在正确的训练方式中让音乐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
         轻声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使用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它还具有修护已经受损的声带的作用,让声带能够长期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同时随着轻声训练时间的不断推移,可以发出非常响亮而有力的声音。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这种轻声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因此受益一生。
          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姿势进行发声,让音乐的魅力得以绽放
         发声的时候也是有一个固定正确姿势的,就像你跑步的时候,如果姿势不对,自然而然就跑得慢了。在发声时是要靠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去协调、去配合的,所以教师不仅要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且还要对姿势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改正,让学生能够用一个正确的姿势进行发声训练。
         在进行发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身体要站直,自然放松,不能弯腰驼背,不允许有多余的小动作出现。头部要微微的抬高一些,双手和手臂自然的下垂;其次,嘴角是小号,张弛有度,不要在嘴上过度用力;最后,要保持积极饱满的状态,用最好的状态去进行发声练习,只有你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去歌唱了,你的演唱最后才会有更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采用多样化的发声训练方式,大放多样化光彩
         很多教师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教学时走的都是一条流水线,从教师示范教学到学生自我练习再到教师指导教学,每节课都是如此重复,学生难免会厌烦,导致学习效果变差。教师要尽量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发声教学方式,比如说在课堂中偶然进行一次合唱表演、进行独唱展示、情景模拟音乐剧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动力,达到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满意的课堂效果。
         比如说在进行了几次发声训练课程之后,教师可以挑选一首歌曲,让学生们根据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发声方法,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然后选取合适的时间举行一场全班大合唱的表演;教师还可以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去演唱,然后进行班级投票,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最后给予奖励。在课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学,教师要带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独唱表演。此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增加上台演唱的经验。在整个发生训练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音乐剧情景模拟表演,引导学生尝试将音乐和表演相结合,思考如何将音乐更好的融入到表演中去。
结语: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建立正确的童声概念,充分把握一周之内相对较少的音乐课时数,在开展有效发声训练中让音乐课“精”、且“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他们才能在美妙、动听的声音中走入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朱燕.浅谈音准训练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20(02):68-69.
[2]席恒.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体验性活动的特征与实施要领[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11):30-34.
[3]何玲.接受式音乐治疗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9(14):138-139.
[4]田素梅.中小学体验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内涵、外延与实践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9(08):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