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罗雄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学校、家长对于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看得非常重要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学校、家长对于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看得非常重要。而且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态势下,很多学生会在花花世界中模式方向,进而忘记自己的初衷,概念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基于此,教师务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规劝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以及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进行干预和消除。通过该方法,能够改变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提升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热情。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疏导;方法应用
         在当今的中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通过回避的方法来逃离现实。长期发展,会让学生在这一负面情绪延伸与发展的状态下将自己舒服在牢笼中无法挣脱。对此,教师需要深度挖掘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中学生的实际诉求,判断中学生的期待与盼望,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心理疏导与教育。这样,能够避免很多社会和校园恶性时间的发生。如,前些年的中学生杀人案、中学生自杀案等等。
一、疏导方式
(一)从学习方面展开疏导
         很多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人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导致的。这是当今我国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随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而降低,而且学生的成绩会一直处在一个较为牵强的地步。这就会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发展中丢失学习的方向,缺失学习的目标,甚至会走上厌学的道路。特别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被压迫感”,这更让学生在无休止的学习和无休止的心理压力施加过程中逐渐偏离初心。
(二)从人际交往方面展开疏导
         人际交往关系紧张是导致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又一因素,我们也将之称为是“主管因素”。人际交往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社会关系,还能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如果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比较紧张,甚至不懂得如何有效进行人际交往,那么学生的学习道路和生活道路就会越走越窄。而出现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障碍只是时间问题。
(三)从情感与情绪方面展开疏导
         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发育比较激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感情的认知比较迷茫,在面对亲情、友情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会导致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感情这一影响因素过分的关注。如,青春期的学生会出现早恋的情况、失恋的情况、性压抑的情况等。这些现象在青春期学生群体中非常常见,教师务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确保学生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二、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很多中学生在发现自己出现心理问题之后,一般会有一定的察觉,而且会感受到自身的心里状态变化。在此,教师需要通过心里疏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以此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生活自信,带动学生的个人认知发展与建设。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且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同时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自主解决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开放自己的思想,解开自己的心结,而且能够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二)建立学生良好人际关系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需要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要对人际交往进行关注,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获取他人的信任,赢得他人的尊重。特别是在校园这一大背景下,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而且兴趣爱好迥异。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深入的人际交往,并且要积极地参与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进而在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能够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在一个正确的模式下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社交小技巧,如感情的交换、物质的交换等。
(三)促进学生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与看法。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能让学生有效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在此,教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需要结合现实环境展开引导,通过案例的分析以及学生情绪的引导让学生对个人的看法和认知作出判断,进而分析对与错,了解是与非。
三、总结
         总之,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中学生认真对待。中学生要积极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能进行自我调节,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要与同学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树立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挥自身价值,获取他人的认同,为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舒细诊.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C].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0:472-474.
         [2]孟爱升,张少宁.构建中学生心理疏导机制的路径安排[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03):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