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将教学活动比做花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是肥料,支撑着花园花朵的肆意绽放。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决定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存在瓶颈和制约。文章也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思考展开分析,以中小学教师为例,探析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 现状 瓶颈 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核心素养教学新理念提出,致使社会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将教育关注点放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就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专业发展并不乐观,从总体来看,教师的整体学历、年龄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发展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度思考。
一、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能
力、专业品质、专业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即教师由一名教师新手转变为专家型教师或者教育型教师的发展过程[1]。它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具体如下表:
.png)
.png)
表1 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表2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瓶颈
1.教师整体学历待进一步提升,年龄结构有待优化
通过对本地区教师的整体学历自己年龄结构进行调查,能够发现中小学教师
在整体学历、年龄结构等都存在问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部分为专科、本科学历,很少有研究生学历[1]。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更低,缺乏专业学科教师。
有一句趣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从侧面表明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现象严重,中小学新青年教师人数不足。
2.政府政策保障的力度不到位,教育经费投入较低
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但落实不到位。缺少强大的教育
经费投入,没有资金支持。尤其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政府的财政支出只能确保教师的基本工资,无法提供给教师专门的培训费用,影响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3.社会存在功利化的舆论认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虽然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下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在社会上
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教师认知。一方面社会认为教师就是“教书”的代表,没有认识到教师角色背后的重要性,教师社会地位不高,难以驱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更快的获取职称、提高工资水平,会将全部的精力投放在教学工作、比赛活动上,没有经历和实践参与培训,在这样的社会大舆论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限制[2]。
4.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认知较差,缺少教育责任信心
一些中小学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常常“固步自封”,没有
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在开展学科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缺乏教育责任、缺乏教育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专业深层发展[2]。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家教育事业、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因此政府必须发挥自
身的总体调控作用,关注我国教育发展,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待遇,要促进各地区之间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确保教师年龄结构、专业水平之间能够达到最优搭配[3];其次政府应当实行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制度,即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农村中小学之间建立实习合作,将本科学生、研究生直接输送到教育场地上;其三政府应当加强教育专项经费投入,既要建立社会上的教师培训机构,又要确保相关部门落实教育政策,这样才能够从政府层面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2.社会加强教师地位重视,弱化功利舆论倾向
社会应当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社会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教师角色宣
传,让整个社会形成崇学、尊师的风气,强化教师的角色作用,提高教师角色地位,这样能够从根本上给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信。另一方面,社会应当将功利化的教师晋升舆论转变。评职称、教师晋升都应当考虑教师的全方面,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重点考核地位。同时要严格把关教师的行为活动,要对一些教师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以提高教师地位,从社会大环境上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准备。
3.学校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选聘培训环节把控
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校内教师培训工作,且要在精心选聘教师,丰富教师队伍
的同时做好学校内部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从学校层面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精心选聘教师,考虑教师能力:中小学学校在选聘教师时应适当提高
标准,为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中小学应当精心选聘教师,同时要考虑教师的专业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所选择的教师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具有师德、专业能力[3]。
(2)创新培训模式,多样开展培训: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学校工作的特点,
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如我校积极开战课题带动,通过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实现相对应的培训;再如我校会开展“帮扶工作”,即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相互结对,老教师传授经验、新教师传授新型教育内容,二者之间达到最优搭配,从而实现双向提升。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小学学校也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网络教室培训课堂,及时整合培训资源,促进教师集体充电、集体实现专业发展。
4.教师强化自身专业认知,积极参与培训活动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教师,从自身层面必须重视专业发展。
(1)制定切实的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的教育实际和教育阶段,
切实做好专业发展规划。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当进行清晰的自我分析、目标定位,要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自我的不足,在后续的专业发展工作中不断的弥补不足[3]。且教育在变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业在长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及时根据教育变动制定切实的专业发展规划,正确定位中不断提高自我,从而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2)深化认知积极的参与培训:教师不仅要在认知上认识专业发展的重要
性,更要在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既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培训活动,走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又要及时利用网络、实践等形式提升自我,促进专业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是实施教育工作的第一人。只有在开展教育工作中确保教师专业良性发展,教育工作才能够高质、高效推进。因此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各个层面,都必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教育之花园才会郁郁葱葱、教育之花朵才会绽放颜色。
参考文献:
[1]王丽,谢念湘.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3):81-82
[2]黄德群.中小学教室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互联网+教育”为视域[J].韶关学院学报,2017(11):42-47
[3]杨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分析[J].教师,2019(06):123-124
课题立项批号:2013ZQJK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