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成绩单” 晒出真我风采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翟焕菊
[导读] 由于现在的家长、学校、学生都把学习成绩当成现在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内容

         内容摘要:由于现在的家长、学校、学生都把学习成绩当成现在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学生的兴趣被剥夺,学生的特长被压制,学生的爱好被迫放弃……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调查研究,寻求新的途径,在素质报告单的设计填写上下功夫。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价值,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其个性,发挥其特长,尽自己一个教师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现实    困惑   尝试   获得感

正文:
(一)直击现实,引发思考
         寒暑假,家长围绕孩子,谈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期中(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家长的反应不外乎三类:一是喜不自禁,乐于在亲朋好友面前“炫一炫”;二是一脸的无所谓,听之任之,就那样吧;三是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干着急没办法,一再慨叹“自家祖坟上没有长那棵草”。
         对于考试成绩,孩子们呢,自然也有三类:得意洋洋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常心者;垂头丧气者。
         作为一名二十多年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历着教育教学的种种改革,对于上述情形,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们当前的成绩单谓“素质报告单”,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全面——德、智、情、意、行,可因种种因素,真正落到实处的,只有学生学科成绩等次及教师评语。而学科成绩采用等级制即A、B、C、D四类,这就在班主任老师的大笔了,没有特定的标准。教师评语呢,大致也是三类:如“你成绩优秀……”,“你如果再加把劲儿,成绩会更突出的……”,“你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学习上还必须努力……”,明眼的人一看,就会发现教师评语的核心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家长、学生,甚至老师依旧摆脱不了“分数至上”的观念,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确令人担忧。小之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大之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
(二)提出困惑,寻求途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个性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课程对学生评价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评价人要多元化。
         长期以来,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被束缚 ,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对立起来,严重压抑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考试分数,重知识传授,忽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立足新课程,结合校情,我想能否设制一种对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机制呢?既不走形式、摆花架子,又能激励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盛开、迈开步子,真正去诠释新课程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一特征。
(三)精心策划,大胆尝试
         有了以上想法,我就积极预案。方案必需易操作、有实效。如果太繁琐,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不现实。
         首先,弄清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一步最为关键,也是决定以后环节能否有效进行的首要环节,因此这一环节务必需落到实处,不能有半点粗枝大叶、疏忽大意。万事开头难。我一周圈定5—10名学生,采用调查问卷,询问走访,亲自测定等方法了解到他们的爱好、长处。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小档案,一一详细记录。

此环节历时一个月左右,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多种方式,如讲名人轶事,开展小活动,举办讲座等让他们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定会更轻松、更潇洒的生活。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从而信心百倍地让自己的“兴趣”变为“特长”。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用心去关心、呵护那些特别的学生。如学困生、贫困生、残疾生、性格怪异生等。这是一个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亘古不变的定律。在爱的滋润下,孩子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班的一名学生朱奇,母亲弱智,父亲老实憨厚,奶奶体弱多病,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他,显得胆小自卑,不大合群。但他的手工——折纸特别棒,我曾经看过他用彩纸折的玫瑰花、千纸鹤、小青蛙、坦克车等。我多次在同学面前展示他的作品,表扬他、鼓励他,使他增强了自信,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渐渐地,他变得活泼大方,乐于与人交往了,还能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我自然暗暗为他高兴,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对于其他的孩子,我也因人而异,特别关注。孩子们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还要,引导孩子们为自己的“特长”作计划、定目标,激励他们用行动去实现目标。现摘录两名学生的计划——朱奇“我喜欢折纸,本学期我要再学会四种以上折纸,我要在“庆六一时”用折纸来装饰教室……”王灿“我喜欢跳绳,我现在一分钟能跳舞150个,本学期我的目标是每分钟180个……”张启航“我喜欢写作文,我计划每周写两篇有价值的作文,本学期我要向《小学生作文》投稿,力争被选用……。”孩子们的目标是美好的,但是由于年龄太小,我就根据实际情况,跟踪关注。有的互相监测,有的请任课老师帮助监测,还有的让家长监测。进行了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等,把学生的动态发展一一载入小档案中。
         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美丽的“成绩卡”全面评估孩子,让自信漾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成绩卡”取名为“灿星成绩单”。“灿星”言外之意是“灿若明星”,亦是鼓励孩子自信自豪之意。大小一致制作好后粘贴在素质报告单的固定页。老师把每个学生的学期评估如实填写在这张成绩卡上。比如朱奇的成绩卡,我的评语是“你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你的折纸让大家折服,相信你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王灿的成绩卡,我这样写的“绳子舞起来,舞出你的矫健美丽,舞出你别样的人生”;张启航的成绩卡“笔端下流出你 的飞扬才思,舞文弄墨你是个能手,祝你在文学路上飞得更高”……“成绩卡”是素质报告单上最靓丽的风景,是每个学生、家长最引以为豪的地方。自从采用这种评价以来,我发现我所带班级的班风更好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了。
(四)众说纷纭,晒晒我的获得感
         学生——“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我们每个学生,她爱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上进,才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她让我们学会了自尊、自信、自强”……
         家长——“这位老师的方法新,她让我们调皮的学生变乖了”,“我的孩子这学期全区作文竞赛获得第一名”,“我想让她下学期还教我们的小孩” ……
校领导——“各项评比第一”“优秀班集体”“模范班主任”“素质报告单很有特色”
         自己——我觉得教学路上,只要能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开辟一片新天地。“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热爱的教师职业,我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