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微课程是以幼儿为中心,积极开发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设计能力的课程。幼儿园的微课程是以幼儿的立场为前提,纪录和呈现幼儿的学习轨迹,围绕某一个兴趣点或需要点而进行自主学习或自主游戏的活动。微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课程容量少,持续时间短。微课程的重心和本质就在于一个“微”字上,“微”是微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也是微课程的独特特征。微课程被认为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的一个从纯游戏化到高结构化的优质幼儿学习活动资源。
【关键词】幼儿园微课程 环境 互相渗透
引言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其环境是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创设的,是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因此幼儿园环境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同时我们又可将这种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正如瑞吉欧所说,“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相作用”,环境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正越来越挥发出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环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而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微课程已成为一所学校响亮的名片,它是基于幼儿生活背景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体验为宗旨,游戏为载体,从幼儿熟悉的人、事、物出发,构建科学的活动体验课程。
1.幼儿园微课程的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在推进微课程过程中,会基于幼儿的当下经验对微课程活动进行一系列预设,如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是对幼儿的基本分析,也是实施微课程活动的前提。幼儿不会看到这一部分,不代表这一部分不重要,恰恰相反,微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审视和选择微课程内容的关键所在。活动资源。整理的活动资源是指幼儿在微课程活动中所卷入的自然资源、家庭资源、材料资源等,以促进幼儿与资源的充分互动。游戏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微课程中必不可少,以微课程活动主题为节点,各种游戏活动为支线,从而构建课程网络框架,支持幼儿在微课程中拔节成长。
2.幼儿园微课程与环境的互相渗透
2.1微课程在班级环境中的渗透
幼儿园的主体是幼儿,一切都应该以培养幼儿的发展为目标,所以微课程的渗透必须得到幼儿的参与才有意义。在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中,可以充分利用班级主题墙,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提前让幼儿准备,亲自参与其中,体会美好的实践过程。例如,大班孩子在科学活动寻找幼儿园里的洞洞时,发现我们幼儿园的草地上、路边有许多窨井盖,于是就带着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洞洞?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探讨,他们能更全面有效地习得这一方面的知识点,而且孩子们的兴趣一直没有减弱。孩子们觉得这么重要的区域光是这样井盖给人提示不够明显,于是就萌发出要给窨井盖设计显眼又漂亮的图案,老师们又推波助澜,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出具有自己创意的图案,有“蓝天白云”“房子”“海绵宝宝”“小黄人”“大卡车”等等,孩子们还能根据井盖的形状给设计好,又让孩子们自己选好刷颜料的器材,根据自己设计的图案,在老师的帮助下美化了幼儿园里所有的窨井盖,让孩子们感受小主人的成就感。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我们看到:环境与课程两者之间,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2.2微课程在家庭环境中的渗透
家庭是幼儿第一个学校,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而且每位家长有着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家长的参与会给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拓宽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因此,家庭环境也是我们进行课程延伸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幼儿园微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请他们参与课程的设置、深入教育的环节与活动。如定期举行的家长进班活动,家长助教来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手工、玩游戏或者介绍自己工作等等。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中,我们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做一做、玩一玩、学一学的欢乐气氛中,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把家长和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了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互动和多元表达。此外,每学期对幼儿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我们的行为,无形中帮助家长改善了一些教育理念与行为,也间接地帮助他们优化了家庭的环境。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等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从而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参与者,让家庭的环境为幼儿的教育所服务。
2.3微课程在社区环境中的渗透
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社区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歌舞表演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这些都成了我们微课程开展的优质资源。在微课程建设中,我们也充分利用了社区周边各种有效资源,如:在开展主题活动“蔬果舞会”时,我们陪同幼儿去参观了社区菜场,从而生成了“各种各样的蔬果”、“择菜小达人”、“蔬果营养多”等活动。所以说,将微课程扩展到社区中,不仅是空间的扩大,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我们所认识的环境,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课堂环境、幼儿自身的家庭环境,还应该包括社区的大环境。我们的社区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民俗浓厚。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走出去赏花,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美景。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周边历史文化悠久、有典型教育意义的风俗文化去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让家长和孩子一同走走、逛逛、尝尝、听听,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底蕴。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优秀的社区文化,让孩子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我们微课程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来显身手”时,衍生微课“邮寄”内容,让幼儿亲自去邮寄的环境中体会打包、邮递的过程。总之,幼儿园的微课程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环境,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课程与环境有机渗透,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每一位幼儿得到更好地发展。
结语
微课程的贯彻落实对当前的学前教育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极其丰富的探索性、创新性以及思考性,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具备了一定的趣味,启发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独特思维,促使重视教学目的和规律,将幼儿园微课程的发展作为助推幼儿成长的有效途径。微课程的有效开发对于我国当下的教育事业来说是一股清泉,它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营造了富有创造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的游戏氛围。微课程是顺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其产生环境的信息化性,其可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可以利用当下丰富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实施空间开放,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或网络直接推送的方式等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从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晓冬.微课程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