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所以,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提升,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社会万事万物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信息量。有效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强烈欲望。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研究
引言
小学语文是奠定学生文字和语言表达的基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单一的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堂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对此,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积极探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一、目前小学课外阅读开展情况
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直接关系着未来的发展,而且就学生整本书阅读,好的指导,对学生阅读习惯以及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就针对学生阅读提出新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要少做题,多读书,支持读整本的书。但是课本教材中,虽然也涉及很多的阅读文章,但是基本上都是短篇短章,对于阅读能力培养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学生习惯阅读这种短篇短章,那么对于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难以坚持、无从下手等问题,如果没有阅读整本书的实践,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堂教学不论是实践还是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只能适合于课本文章阅读。对于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则更加需要教师在日常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但是在实际的任务完成中,面对新课程标准,在实际的实施中,任务的完成度很低,很多学生的阅读数量都没有达到。而对于阅读整本书,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一些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实际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积累语言,比如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一些语言形式,就可以学习模仿,把其方法或者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或者日常交流中,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
二、注重个体独特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个体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类型的偏好方面,还表现在学生独一无二的阅读经验上。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语文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偏好,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童话、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等各类书目。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微信、QQ等建立阅读分享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过程和经验,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培育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自主阅读行为
要让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积极动力,让他们产生更多强烈的自主性质的阅读需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组织开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触阅读,到把阅读作为平日生活的重要兴趣来源。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为了向学生推荐这样的好作品,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篇读物的特点,以及与面向小学生挑选几个段落进行阅读,从而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当然教师也可以同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强化他们自主阅读的行为,让学生能够自觉的在课堂之外找到并且认真地阅读相应的作品。课外阅读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进一步的延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上,我们所学习到的很多文章都是从一些名家名作的作品集当中摘选出来的。学生在课堂上写完之后还经常是意犹未尽,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及时的推荐,这样他们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的可能性变得更强了。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就走马观花地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向小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使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1)略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可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2)摘抄评价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3)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同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心得;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复述,而后综合评论。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获得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内涵,一种修养,一种自信,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要打破固有模式的限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1)自由阅读。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没有教学大纲等的限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在划定大的阅读方向时,给学生选择的自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阅读内容,享受阅读活动的乐趣,让学生逐渐把读书当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2)自选姿势。弱化对阅读姿势、阅读时间、阅读方法等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适时选择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达到启发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效果。(3)自我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不同类型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有意识地多创设一些让他们发挥才能、表现自我的情境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突破。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在内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充分肯定了课外阅读在促进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活动的效果,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发挥好教育合力的作用,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良好效果,才能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娜.字理析词在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王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王凌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