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为了防止建筑结构裂缝的显现并影响到了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后浇铸带施工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由于某些局限性的原因,在某些建设项目中,中长及超长结构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仍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这却严重影响这建设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问题。所以说,研究和分析超长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
引言
相关行业工作者,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相关的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工程概况
据统计,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是5.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该建筑的地基长为158.5米,宽为60.5米。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具体性的要求,因而地下室应作为一个建筑的整体,利用大底盘和多塔结构的建筑技术。因此该建筑的基础性选择主要是由大量的钻孔桩和桥面技术组合而成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该地下室的施工层混凝土强度可达到C40,渗透性则为0.8MPa。因为地下室的施工规模相比之下,工程量较大,因而设计了3条水平后浇带和2条垂直后浇带。但反过来看,,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该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工艺也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是整体性的施工工艺中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完美体现。同时该工程项目对项目人员的依赖性是非常适度的,环境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此同时,应用整体性的施工缓坡和施工效率施工技术已达到平均以上的水平。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投入也是在这个比例之内。换句话来说,该工程项目具有非常的参考价值。而本项目的目的则是反映了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为接下来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导和指导。
2、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设置
(1)众所周知,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影响后浇带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了混凝土的温差和收缩应力等因素。在极为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效果后,对后浇带的安装位置和距离进行精密的计算,以保证最大限度的保证项目工程的计算精度。举例来说: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长、超长结构中,及时的引入后浇带施工技术,以此来可以有效降低因为高温或低温等原因来引起的温差因素,从而导致了建筑项目结构的变形或倒塌现象。所以说,在整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整个施工项目的截面应充分的考虑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为发展后浇带的施工项目效果,后浇带宽度多是控制在70 ~ 100cm之间的,而相邻的后浇带间距大多是控制在20 ~ 30m之间的。(2)对于中超长结构的后浇带,一般多是采用直缝、阶梯缝、凸缝、凹缝的结构等形式。而在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着力根据施工项目的现实情况而选择满足工程项目的多方面需求的设计形式和结构。(3)在施工建筑项目的工程中,在进行必要的基础垫层施工建筑时,一般来说,这回会逐渐的降低了中超长后浇带处垫层的高度,综合来说,该目的则是为了有利于相关的建筑垃圾的清理和积水的清除。因此垫层的下高度一般在50 ~ 100mm左右。
3、建设项目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3.1加强后浇带底板的施工
在整体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及时在垫层上多加一层防水层或涂料防水层等防水措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防水垫要尽量宽,背面则要有两层。与此同时两侧300mm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提高了施工之后的防渗透效果和影响,这种施工技术措施可以是有效的控制了地下水的流入和渗透。而且,为了有效的防止施工用水和雨水流入地面后周围的后浇区,在后浇区两侧约500mm的位置区域可设置挡水墙装置。宽度和高度分别可为60mm和300mm。而后在墙的两边可涂上防水砂浆的物品。
3.2加强浇注过程中后浇带的保护管理
后浇带的保护和管理对于有效的提升整体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而作为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建设人员,后浇带的保护和管理必须在浇筑过程中做好做完善。举例来说,在完成浇铸带钢的存放和保存之后,应在浇铸带钢的两侧方向安装防水层措施,以起到覆盖并密封浇铸带钢的作用。 浇筑完成后,应将基础地板上局部混凝土垫层的高度降低约10厘米左右,并可以及时的过滤沉淀物以减少聚积。
3.3科学控制混凝土和混凝土浇筑
在相关的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厚度应严格遵循有关规范和计划的工程项目的要求,有效地防止胀形,而综合各方面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厚度大,钢网模板侧面的压力不断增加,而或会出现模具操作不良的现象。一般来说混凝土在振动过程中应有分层浇筑,可有效的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浆体的严重损失问题。所以说,若有混凝土发生振动时,振动杆的长度一般为36cm,而中间振动杆的长度为47cm。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振动和压实情况,最好的方法则是采用钎焊的方法。 浇筑混凝土完成后,水洗和人工钻孔是最为常见的施工缝最重要的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注意两种方法的具体使用和时间。通常,混凝土浇筑后应在3-6h内用加压水冲洗,浇筑后约1d需进行手工钻孔。除此之外,在相关的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使用方法,这是由于浇筑前混凝土收缩的完成所致。所以说施工后通常以40-65d是最为适宜的。因此浇注后及时将皮带中的钢筋进行浇注时,施工缝更为充分的浸湿了不少于24h。
3.4加强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一般情况下在建造后浇模板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的牢固性。所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设计方案和验收规范规则的要求。而这种情况则是用于后铸带制造的材料必须应具有完整的工厂证书和产品技术数据的提供,并且所需所用的原材料必须应该通过相关的检验。于此同时,为了质量的更好的验收,我们需要使用图像数据将背板隐藏在项目背后,以免掩盖相关问题。所以说图像摄取应与地板横梁,交叉点的位置巧妙结合。
4、后浇带施工中注意事项
(1)后续铸造区为避免加强的压缩弯曲变形或在建筑垃圾的影响下,应在外壳上的浇铸带背面附近设置临时栏杆。(2)在浇铸后,浇铸带形成之前,应着力对前浇铸带的界面进行初步处理,目的是以除去所有的杂物和水泥膜,以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的缝中没有异物。于此同时,混凝土表面的两侧均应进行凿刻的处理。对混凝土浇水以确保两侧的混凝土均处于潮湿状态24小时。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按照上述措施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将会严重的影响新旧混凝土的粘合强度问题,从而可以导致出现裂缝等问题。(3)在后浇带的接缝联合加工的过程中,更应根据接口形式在插板上安装相关的凸条,以免产生自然倾斜的问题,从而影响浇注和振动的施工进程。混凝土并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4)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只有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相关项目设计要求的75%以上时,才能以自顶向下的顺序拆除后浇筑带的模板和支撑。(5)后浇带浇筑虽然浇筑的混凝土较少,但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浇筑施工,并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确保始终处于浇筑状态。在潮湿的环境中,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度。
结束语
借助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施工技术的不足,而且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施工作业周期,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喻玉芬.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技术对比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17(4):93–95.
[2]周立强,徐佳俊.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7):136,138.
[3]闫伊晨.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28.
[4]崔荣强,贺基杰,赵芳芳,等.梁板后浇带模板断开早拆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7,44(8):695–698.
[5]吴培波.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7(1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