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初探浦慧盈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浦慧盈
[导读]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学载体———在苏教版教材之中的缺失无疑是一大遗憾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学载体———在苏教版教材之中的缺失无疑是一大遗憾,但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很多小学语文课程之中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也有着一定的补充,本学期统一更换的部编本教材,为文言文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本文就将以此种情况为前提,对于小学文言文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索,力求对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小学文言文课堂现状
        对于初步更换部编本教材的地区来说,有关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教师的教学经验尚且不够丰富,学生对于未知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言文素养,不断总结小学文言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之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及能力。
        二、小学文言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初步摸索
        1. 读准字音:扫除字音、字形的障碍
        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阶段,只有扫除字音、字形的障碍,准确地把握读音,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情感,所以,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进行“言”的学习。文言作品之中不仅有些字较为生僻,还有通假字的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极容易产生混乱,从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
        2. 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兴趣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文本入手,一般教材对于一些特殊字的含义都会以“注释”的形式标注出来,所以,在日常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学会看注释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文言文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与现代白话文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对于部分文言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借助现代文的含义去思考,也是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3. 了解文意:理解文章,感悟情感
        文言文的学习,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言”与“文”的结合。学生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借助注释、工具书,以及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对文言文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进行断句,并且通过语调、语速的不同的处理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一文时,伯牙得遇子期、伯牙痛失子期的两个不同阶段,通过语调的上扬与低沉的处理,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含义的理解。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1.以“趣”为导,赏文之韵
        文言文亦称之为“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语言表达简练。它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瑰丽文化。喜欢新奇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小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一旦感受到文言文朗读拗口、文意难懂的特点之后,可能兴趣会随之消失。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持续的兴趣,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这其实也是小学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2.创设情境,越“今”论“古”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古代生活情境来教学。比如,课件中设计古代场景、人物情景画面,配上古代音乐;或者教师模拟古代先生授课,让学生模拟古代学子摇头晃脑地诵读等。尽可能引导学生“穿越”到古代的情境中,通过模拟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探求和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的兴趣。
        3.设疑设悬,探“源”究“因”
        小学文言文多以故事性文章为主。是故事,就有吸引学生的情节与人物。对此,教师可以从故事情节玄妙之处入手,设置疑问或者悬念,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可以先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古时候有一个7岁的孩子,他父亲的朋友来访时,想戏弄一下他,没想到这位朋友却反而被这位孩子戏弄了,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走进课文看看吧!”学生一听到这个疑问,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去解读文本到底讲了什么。
        4.以“读”为本,品文之妙
        关于读书,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于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品读出文章的妙处呢?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文。第一层次,指导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读通文中字词;第二层次,通过边读边理解,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文本内容;第三层次,要在充分理解文本、把握文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文章的韵味,即“美读文章”;第四层次,达到“熟读成诵”,即能熟练地背诵文章。通过“通读——悟读——美读——背诵读”这四个不同层次的读,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必定会在读中有效、完美达成。
        另一方面,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因为固定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困倦。因此,在以“读”为本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读的形式,比如个别挑战读、小组竞赛读、配乐诵读、师生对答读、模拟古人读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而不会懈怠。
        四、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在日常的文言文的教学之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言素质,通过多次教研反复摸索合适的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未来的学习进行有效的铺垫有很大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的课堂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对于学习的方法掌握更加熟练,通过一次次的朗读,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不断升华,通过熟读成诵,使得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断加强,并且,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进行不断的摸索,在未来的文言文教学之中,采用诸如文言文课本剧等多种学习的途径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舞台,从而更深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多元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文言文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合理想象,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挖掘文言文之中的文化内涵,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比如说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组内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从而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从中不断提升自信,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比如,在文言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设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情感表达、合作分工、创新意识五项评分“争星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合作意识。
        3. 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为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层次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能够根据含义进行正确的断句,学习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万不可产生畏难情绪,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要提前备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研工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本文从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出发,对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教学进行了较为浅显的探讨,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提出了浅薄的看法,望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努力,可以引导学生们找到文言文这把美丽的钥匙,开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华丽篇章,带领孩子们从文学、传统、礼仪、传承等方面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且辉煌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4).
        [2]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05).
        [3]黎平.合作学习让语文读写课堂摇曳生姿[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