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语文教学潘宗亚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潘宗亚
[导读] 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水平,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水平,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才能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总体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抓住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措施,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特点;语文教学;
引言:很多时候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开朗,比较喜欢玩闹,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遍不高,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合理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良好的学习。并且教师需要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才能及时掌握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水平。
1、依据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社会阅历相对较为匮乏,所以这阶段的学生尚且处于对世界和社会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并且很多小学生热衷于玩游戏和看动画等,但是对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很多学生都无法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期以往对语文教学充满了抵触情绪。为了改善学生的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抓住和依据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比如说教导学生掌握生词的时候,然后让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生词卡片,当教师在课堂上读出某个生词的时候,学生就要及时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好奇心,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好奇思维和感知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2、依据小学生好胜心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时候小学生的看待问题的想法比较简单,并且很多小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或者同学之间相互打闹玩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好胜和好动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学生既然对游戏比较感兴趣,那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设计有趣和新奇的教学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所传授的语文相关知识,并且有效巩固学生已学习的知识体系。比如说击鼓传花和成语接龙等各种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设置生动形象的组织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需要注意游戏教学各环节的衔接性。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学生之间还是会存在相互攀比和竞争的情况,所以可以依据学生好胜心较强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空间,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同感。
3、依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很多时候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是参照和模仿身边人而形成的,比如说家长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自觉模仿家长和亲近的人,若是家长行为习惯比较良好,所教导出来的孩子也是比较讲究文明和礼貌的。所以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加强以身作则,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才能使学生更加信服教师的教导。依据日常观察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不同学科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判断意识,所以会不自觉的模仿教师错误的言论和行为,所以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比如说在进行雷锋精神的教学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清楚意识到雷锋精神的可贵和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的美好精神。
4、依据小学生易分心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外界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和为人处世都会越来越成熟。但是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心思分散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的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中途插入游戏或者讲故事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分心的情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需要调节自己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5、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智力的开发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一切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比如学生与家长在游玩的时候,很多孩子对周边环境和事物十分感兴趣,并时不时要家长解释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呢?风筝为什么在天上飞?”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各种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的时候,在讲解完课文之后,然后询问学生问题:“想要让乌鸦真正喝到水有什么比课文中提到的更好的办法呢?”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让学生之间加强谈论和沟通,有的学生会说将瓶子灌满水就可以了啊;有的说可以给乌鸦送水喝。虽然有些学生的想法比较天真和不切实际,但是这种积极探究和思考的态度还是比较值得赞赏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答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生针对中问题具有不同的想法和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想象比较天马行空,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不可过多打压学生的思维想象发展,使学生能够健康和快乐的成长。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每个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意愿,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丢三落四和马虎粗心的情况,所以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向着正确轨道前进和学习,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和塑造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意识。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保障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习单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指导学生掌握认字的方法和技巧,像“孩”是由“子”与“亥”组成的,与“刻”字的相似度很高,引导让学生将“孩”与“刻”的相似部分找出来,依据单词的具体含义记住偏旁部首,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字速度。
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较为天真活跃,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抓住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语文教学,设计合理和系统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主动放下教师的架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姜琳琳.《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7期.
[2]范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的综合》,[J].小学时代(教师),2010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