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知识与能力层面的教学,还包括对小学生思维品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这也意味着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被赋予了极强的德育教育功能,特别是身为小学的班主任,更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而,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富德育教育的经典课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其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与融合
前言: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对提升小学生语言基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既能够建立小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措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感知能力也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教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对课本所讲内容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工作人员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编排教材,在渗透德育教育时要重视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包括课文讲解、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都可以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发共鸣。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与融合的有效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往的德育教育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进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陷入被动。鉴于此,笔者认为,身上小学语文班主任,要想抓好语文教学工作,首先要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小学生在一篇篇极富思想性的文章中,融入德育教育,使之与语文教学能够有机融合,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文本思想情感与人物精神的熏陶,从而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成长动力。
(一)?依托教材,潜移默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注重形象思维,一味地语言灌输和枯燥式的理论说教,都会不同程度地让小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更愉悦地接受这种德育渗透方式,进而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创设情境之下,能够更好地身临其境。此时,小学语文班主任就可以借助教材中极具感性的德育教学内容,进而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上的认知,进而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生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而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形象,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因素,进而产生与文本类似的感受,巧妙无痕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不着一字而尽得天成。
例如,笔者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都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因而,在上课前笔者为了让学生对司马光有一个很为形象和立体的认知,进而了解其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就借助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有关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司马光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果敢与机智。
然后,再让小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再来看其具体的事迹,从而感受到其沉着、冷静,为语文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随着视频画面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使得其心灵也为之而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深切体会司马光身上的优良品质与崇高精神,而后再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教学,而此时德育教育早已在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得以潜移默化,因而也就无需教师再过多地对此进行额外引导。教师则重在为学生讲解文本内容,再通过对故事内容进行还原和补充,从而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沉着、勇敢,以及其果断救人的优良道德品质,让学生也要像司马光一样,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和品德高尚的人。
(二)在教学细节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充分挖掘出来,并以此来引发学生关于道德的思考,使其建立起完整的道德思维。
首先,教师可基于教材的文本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导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思想,让小学生独立思考其中的情感道德内涵,并给予适时引导。例如,在学习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让小学生朗读文中对话来体会长辈的关怀之情,并教导小学生正确的回应方法,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力所能及的小事回报家人。
其次,教师可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等内容时融入德育教育。小学课本中选取的诗词大多是流传甚广,在历史洗练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其中富含充沛的道德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可在对小学生进行诗词教学时,重点讲解其中的道德要素,将古人的高尚思想与品格与当代的价值取向有效结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在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不仅要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基于此,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可单纯说教,应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才能更乐于接受,也更容易传授知识。课外活动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如写日记、做板报等都属于课外活动。
课外阅读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意志性格,进而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向其推荐课外读物,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获得实效。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既可以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小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们以阅读为荣、因阅读自豪,扩大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思想觉悟。
结语:
综上所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能力,进而成为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另外,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慕顺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7(06):35.
[2]李宁.带领孩子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7(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