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明绪鹏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明绪鹏
[导读] 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
        摘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新课改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积极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以便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自学能力
引言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升学压力,帮助他们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十分重要。相比较于小学语文学习,初中语文的要求更加的高,而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针对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诉求有效结合,切实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部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然无从提及。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应试导向严重
        小学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小学升初中这一现实问题,所以很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考入一个好的中学,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方面进行开展,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学习能力方面比较忽视【1】。长此以往,这种思想也会影响到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也逐渐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与新课改要求不符,而且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极为不利。
(二)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因为生活阅历、所受教育情况等不一样,所以使得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基于此合理落实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往往站在高处发号施令,并且采用统一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兴趣提升,尤其是后进生。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多家长对于新课改的认识不是很到位,或者是完全不了解新课改,害怕学校开展自主学习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从而难以应对未来的升学考试【2】。所以在家中,家长往往强硬要求学生一味刷题,使得学生只能死啃书本,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只为达到家长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发展,甚至还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
二、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人们乐于认识和接触某一事物,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一种意识倾向,其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针对此,要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而且这样还有助于推动教学效率更进一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疑激趣。学生在具体学习中难免会遇见疑问,而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合理进行引导,以便有效激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和欲望;二是以境引境。具体就是指教师带来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以便激起他们的自学兴趣。例如在《草虫的村落》这一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提前制作课件,将该篇课文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现课文情境,并且搭配着一定的录音,促使视听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之后,教师再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课文的阅读,实现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一直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毫无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极为不利【3】。针对此,要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积极转变师生课堂关系,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将自身语文储备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完成各项任务。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先将本课文重难点提取出来,并将其当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对象。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该篇课文的阅读,之后将重难点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课文前后语境进行问题的解答。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而教师则从旁协助,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顺利的进行,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自学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进行自学平台的创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所以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此,要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丰富,创建合适的自学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现代化资源,结合新课改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集中,最终达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进行情境创设,将春节中涉及到的窗花、春联等带到课堂上,模拟春节时候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课文的学习,这样必定能够有效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开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分析,自学能力自然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合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着力于差异的弥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升【4】。而合理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很好满足这一要求,具体就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设置相应的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且还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具体分组中,教师应该体现互补性与公平性,这里所讲的公平性就是指小组之间水平相当,而互补性就是小组中不仅需要有优等生,还得有后进生,实现能力上的互补。而且,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分工,确保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从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还是帮助学生更好过渡至初中的重要前提,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可以从兴趣激发、师生位置互换、构建自学平台以及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等方面着手,以便有效提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茴萍.探究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31(10):168-168.
[2]李红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J].学周刊,2019,19(22):107-107.
[3]黄柯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1,08(05):165-166.
[4]常冬梅.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7, 000(001):225-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