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马巫呷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马巫呷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但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底蕴,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现实,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以期给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运用传统文化带来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有效应用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民族精神的继承意义重大。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五千年的历程积淀了许多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对小学生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来说,传统文化中蕴含伟大的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教育是孩子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时期,它会给未来更高阶段的教育打下基础,良好的小学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把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能促进孩子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不仅有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其次,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内容,现在的教育更加注重多元化,这些传统文化的应用,不仅能扩展孩子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历经五千多年仍未断代的国家,在这五千多年中,许许多多优良传统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使我们在小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在家里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还有在学校里师长的谆谆教诲,这都是为了后辈们更好地成长,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外来的文化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很多学生们会觉得某个国家的服装很好看或者很喜欢某个国家的电影和语言等,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学生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渐渐地忽略了我国的文化,中国的一些节日过得甚至没有西方的节日热闹,商家看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并因此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就迎合着顾客的需求。在这种现状下教育呼吁人们要关注传统文化,要在学生教育中多渗透传统文化,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弘扬下去。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在教育中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只表现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却没有真正做到实际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使得学校和教师将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上,而忽略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渗透过程遇到了困难。
        2.教学方式不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针对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但是,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不能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就使得学生不但对于语文知识吸收与掌握的效率逐渐降低,而且不能从语文知识中得到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又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挖据其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内涵
        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材也做了改动,当前教材中有很多承载着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文章。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现代的散文小说,无不反映出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成就,里面所蕴含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作用,使其能够启迪学生、影响学生,让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历史人物的爱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比如,从“大禹治水”中体现的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坚韧顽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都充分地反映出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深刻哲理。
        2.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的活动,渗透中国传统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而在联合的教育教学形式中,学生和老师之间都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更深的认识。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师更加自主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方面的教育。例如,可以结合一些成语故事,如孔融让梨等,来让学生们明白团队协作中的谦让是多么重要。而且,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够切身体会到,如果大家都互不相让,互相指责,互相批评,那么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就非常困难。所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既明白了道理,同时又有亲身的体会,更加确信了道理的正确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非常合适的,小学语文本身就具备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优势,教师不要忽略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要注重科学的引导和疏导,让学生们都能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明白更多为人修养的道理,提高自己在人生中的价值感。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首先要保证自己具备过硬的能力,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机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选拔相对比较宽松,基本上专科或本科学历都能通过选拔,走上小学语文岗位。因此,这一现实情况就决定了部分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下,有些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不够,难以担起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为此,教学要主动的钻研古籍,悉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诗经》《史记》《左传》等,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著作,教师应将其作为自己的案头书,经常进行钻研,善于发现和挖掘,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联系,并据此制定教学策略,促进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语文教学中传承我国优良传统,将其有效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研究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结合国学经典,营造出优良传统文化教学的氛围,实现培养学生具备中华优良传统品质的目的,使其从小学开始树立起中华优良传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雅涵.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8):86.
        [2]高一刚,石以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华夏教师,2019(13):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