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刘美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刘美
[导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运算能力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并让学生形成规范化的解数学题的习惯。本文就提高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引言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科最基本的要求,虽然从小学开始教师就会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但是到了高中之后,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很多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依然不理想。这就要求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进行更新和转变,将学生的运算能力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前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没有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而是坚信熟能生巧,往往采取题海训练法来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锻炼,希望学生可以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教师每次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结合例题来讲解知识,然后在课后会通过各种练习来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并希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1]。虽然学生在大量的数学习题训练中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但是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入高一之后学生要学习的科目非常多,时间也比较紧迫,学生的时间非常宝贵,如果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会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拉低,给别的科目的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数学具有一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如果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运算能力,就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发展非常不利,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化的思维。
二、提高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和算理
        在高一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相关算法和算理,这样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数学习题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数学算法和算理来寻求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2]。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算法和算理,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形成透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的概念来运算,熟记各种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并能够对数学公式进行变形运算。概念和公式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学生进入学习的新旅程,学好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能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比较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就可以利用图表来将相似的概念和公式进行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形成清晰的认识。对于数学公式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将公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而是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生长点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指导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注重公式的变式,从变式教学中领悟公式的要点,从而将公式和概念理解透彻。
(二)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解数学题、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并非数学知识的直接灌输[3]。数学思想是指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学生只有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所以数学思想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高中阶段比较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等。

数学方法是指数学思维活动应用的手段,也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到的具体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等,高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方法包括解析法、配方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参数法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将这些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平常的数学课堂上。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直观的图形来引导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初步感知,并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实现数和形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讲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时,就可以类比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表示0<a<1和a>1这两种情况,渗透类比思想、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三)加强常用运算技巧的指导
        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算技巧,那么就对自身运算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应该针对性将一些常用的运算技巧融合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运算过程中注意积累,总结出一些运算的技巧。面对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来解析问题,或者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从而得到不同的运算思路。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往往看到等式就化简,并形成了思维定势,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分析就化简,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大大增加运算量,并且最终很可能还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透过现象来看本质,让学生运用一些技巧来得到简便的方法,整体代入,开拓解题的思路。教师还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达到引申的效果,给出题目后,对已知的条件或者所求的问题进行改变,等价转换问题或者公式,得到新题,但是解题的思想并不改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其中的不变因素凸显出来,让学生把握运算的难点,强化问题的本质。通过运算技巧的指导和运算基本技能的训练,就能够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强化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从原来的思路框架中跳出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改造或者等价转换已知的信息,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或者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以此来顺利完成运算。很多高中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思维定势,而发散性思维就鞥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实现知识迁移,并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4]。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虽然不主张通过题海战术来实现,但是也不能脱离训练,而是要在做中学、做中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的例题来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展示例题之后,引导学生从横向关联知识的角度以及纵向关键的知识来熟悉运算对象,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面对题目时,如果从正面入手非常复杂和繁琐,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采用逆向思维,从方面来思考,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变化的思路,这样往往能够灵活运算,提高运算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高一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当成重要的教育目标,摆脱题海战术,将运算能力的提升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算法和算理,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常用运算技巧的指导,并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刘成. 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 2019, 679(06):18-20.
[2]黄河清. 怎样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高中数学\"问题导学\"学习策略(7)[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 000(014):1-3.
[3]罗人全. 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策略初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5(05):90.
[4]宋丽娜. 高中数学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数学大世界旬刊, 2017,25(8):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