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属于基础类科目,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自身理解水平不强,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往往无法做到充分把握。为此,教师便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进而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数学科目而言,内容极为复杂,而且非常抽象。如果教师采用的方法存在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做到有效理解。因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便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方法优化,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进来,体会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个人观念存在偏差
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一直有着诸多问题存在,导致教学质量未能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个人观念检测偏差。由于常年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单纯认为只要学生们能够取得好成绩,便意味着成功,因此一直都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成绩层面。在授课的时候,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强行向学生进行传递。如此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记忆,但却对其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不仅如此,整个课堂的氛围也变得极为枯燥,学生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影响了个人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度偏低,未能做到合理把握,导致理论内容和学生的日常实践未能做到有机结合。然而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此强行灌输,部分学生或许能够吸收,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如果教师传递的方法不够合理,学生很难在课后自主展开复习,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转变教师理念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转变自身原有的理念,时刻响应教改政策的号召,优化教学方式。首先是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促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进来,认真听讲,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思考,根据本堂课程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从而明白数学知识学习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会得到激发,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提升自身学习水平。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形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理应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问题请教。数学知识内容本身十分抽象,如果强行讲解,学生很难做到有效理解。而通过具体化处理之后,学生们能更好地展开思考,基于问题内容,加深对于单元知识的理解效果,同时还能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自主完成答案探究。
例如,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尝试设置一些简单的单位填空问题,诸如:“操场的宽度是100(),尺子的长度是20(),本子的厚度是5()。
”由于问题的内容都是十分常见的事物,学生们立刻有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认真思考。然而,有些学生的答案出现了错误。此时教师便可以以此为例,继续引导性提问:“有些学生将尺子的长度写成了20毫米,也就是2厘米,我们有没有见过这么短的尺子啊?”经过教师提醒,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予以改正。依靠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增强。
又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学习时,教师也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的形式,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究竟和除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基于问题本身,学生们很快就能有效把握各个数量之间的截图关系,逐步完成知识系统的构建,促使自身知识水平有所提升。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本身便来自于生活之中,学生们进行学习,主要目的便是能够在生活之中予以应用,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理应尝试和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其融入进来,积极思考,从而逐步加深对于内容的印象程度,提升自身的理解水平[2]。
例如,在进行“时间”的知识内容讲解时,教师便可以带一个钟表到教室之中,让学生们上台,自主进行操作,调整钟表的时间,并和教学问题保持一致。相比于教师的空泛讲解或者粗略画图,这种方式显然效率更高。而且学生们通过实践尝试之后,对内容的理解也变得更为深刻,明白了时针、分针以及秒针之间的关系,进而提供了知识应用的综合水平。
(四)优化教学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之后,二年级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理应在教学方法层面展开详细研究,通过应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促使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教学有效性,最为常用的方法便是小组合作。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许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亦或者对知识内容有着不同的想法,此时便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共同探究,相互分享观点,进而提升自身学习水平。
例如,在对于知识内容“混合运算”学习的时候,由于知识点十分复杂,一些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一同探究,将一道较为复杂的混合算式,完全拆分,并由小组成员分别计算。这样一来,解题难度便会有所降低。同时学生们还可以进行沟通,探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而促使自身学习能力有所提升[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便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把握。针对早期活动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自身学习能力便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莲.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4):215-215.
[2]黄玉碧.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3):36-36.
[3]陈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7,000(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