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位的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黄彩娇
[导读] 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位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德育不足和学生自身消极心理造成的
        摘要: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位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德育不足和学生自身消极心理造成的,直接对留守儿童健全品格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直接与农村的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与社会的稳定有关,所以一定要增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位;应对策略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为了良好的转变家庭条件,就需要外出打工,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让他们缺少家庭教育,造成他们对德育缺乏认识。因此,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要尽早解决,让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可以更好的成长。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位原因
        (一)缺少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外出打工后,父母将会把工作当做中心,并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只是通过短暂的接触,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极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情况。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产物。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普遍缺少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祖辈来监护,老年人比较溺爱孩子,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为孩子提供德育教育。
        (二)学校德育不足
        大部分的农村学校始终坚持应试教育,单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升学率,把学生成绩的高低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德育在学校当中处在无关轻重的位置上。德育活动的展开受到阻碍,德育经费无法落实,德育教师人数不多,教师积极性也较低。德育内容无法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对德育缺乏兴趣。
        另外,有许多农村学校将品德进行量化当做德育的评价指标。学生做好事就加分,做错事或者违反纪律就要减分,期末根据分数来进行评价,把这当做整学期的德育分数。这样一来将德育管理变得简单化,导致管理人员削弱了德育的功能,未能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无法获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三)儿童自身消极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处在一个物质条件比较落后的环境当中,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呵护,跟着祖辈或者寄宿在亲戚家当中的孩子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部分孩子由于家庭环境比不上其他人,会受到其他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挤,缺少父母保护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碰到事情会变得更加懦弱胆小。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位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德育教育需要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不足,为留守儿童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就需要家长多加关注孩子,让孩子拥有温暖的家庭氛围。比如,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外出郊游,在郊游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爸爸扮演老鹰,妈妈扮演鸡妈妈,留守儿童扮演小鸡,家长与孩子们一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通过游戏,深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能够更贴近家长,愿意向家长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还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弥补孩子与父母长时间不能见面的遗憾,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德育教育打好基础。
        (二)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农村初中学校一定要及时的转变传统的落后德育教育观念,坚持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原则,从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德育教育,尊重留守儿童的个性,促使留守儿童全方位发展,健全留守儿童的人格。教师们需要积极主动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新途径、方法进行探索,展开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可以在实践当中获得一定的感悟,不断提高人生境界。另外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教育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家长或者是委托监护人的德育责任,充分发挥出社会资源的作用进行学校德育,进一步增强德育的效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起留守儿童坚强的意志,培养出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提高留守儿童的德育水平。
        (三)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
        教师在对待留守儿童时,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各个方面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关注,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多交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教师一旦发现留守儿童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者心理时,需要充满耐心地指导学生,并且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消除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当教师发现留守儿童自身的优点时,要给予表扬,鼓励留守儿童不断努力,肯定学生的做法,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需要发挥出榜样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为了更好的将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缺位的问题解决,就需要从家庭、学校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出发,根据这转变如今的德育教育模式,弥补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并且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培养出健康的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张翠羽.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19):6-8.
[2]尹春霞.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J].华夏教师,2015(02):76-77.
[3]张小林,董垚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的思考[J].传承,2011(11):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