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讨论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龚卓
[导读] 新课改在教育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对于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新课改在教育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对于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的引领者,不仅要保障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更要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良好发展。本文以新课改为切入点,提出了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优化策略。为全面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
        引言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高中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则是要致力于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中班主任就要对德育工作的内容、理念以及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于此实现德育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知识和信息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并传播,很多学生出现了“高智商、低素质”现象。为了防止出现学生品德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等社会悲剧,教育开始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并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在经受着成长,如果在这个阶段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一些学生很可能会在繁重的学业下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生活和学习。班主任是高中班级教育中的关键人物,是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直接负责人,是塑造高中学生人格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
        2.1转变教育方式,开展隐形教育的理念
        隐形教育是指由外部条件向内部心理,逐渐向个体产生作用的一个过程。在教育实践中,高中班主任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班级内部开展德育工作。 这不仅要求班主任从物质层面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体验,同时也要从心理层面上引导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具体而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与学生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交流过程中以自身的言谈举止与个人形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隐形教育。教师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班级活动中接受相应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应转变教育理念,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与他人,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向学生强行灌输自我意志。
        2.2树立师生互动理念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教育是单向的。教师简单地将德育理论灌输给学生,教学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和抵触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并适应新课改,班主任需要细心观察学生在学校时的表现,体会学生的情感,以心换心,在互动中不断构建学生的道德认知,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3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学生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避免落入刻板印象的认知陷阱。在平时的教学、沟通中,班主任一定要避免将差生、失败者、无可救药等这样的负面词汇用在他们身上。只有内心真正承认了高中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恰当指出学生们的缺点积极改正,从内心深处自信起来。班主任要营造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在班级中感受到爱和温暖,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3.1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学生的发展不能单方面地强调学习,还要注重实践。因此,德育不仅应该包括教育学生学习,还应该包括教育学生如何参与实践,做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讲集体主义,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们的独立行为,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学理解,自我教育。学生喜欢打篮球,班主任就应该鼓励大家互相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成功与协作的关系。这样,集体主义原则就得到了活的体现。集体荣誉会给每个学生带来喜悦、振奋,学生会更加团结合作,奋发向上,这样的效果仅靠学习是无法完全获得的,必须要学习和实践并重,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班主任应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作,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了解劳动的价值。在培养劳动意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奖励勤劳,惩罚懒惰,表扬那些具有创新和务实精神的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示范作用,让学生们增强对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要倡导劳动,在班级中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教给学生造福他人和为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建设性人才。
        3.2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将对学生的教育与当下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我们国家较为全面的道德观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进行融合,在符合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整体规划的前提条件下,统筹开展德育工作。也就是说,班主感受到因为德育而带来的较好的社会效应任要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因为德育而带来的较好的社会效应。
        3.3全面提升班主任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生事物,从而也导致了新潮思想的不断出现。正是因为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我们高中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变得更有思想了,较为自主与独立。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更希望能获得自由。因此,要想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取得一定的效果,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这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对老师的要求也不再那么简单,老师必须要具备爱心、耐心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老师还得有较高的班级管理水平与较为强健的身体。
        3.4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班主任应需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这会使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日俱增,也能逐渐学会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自己调整心理状态,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有益。初中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个时期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
        3.5注重家庭教育
        班主任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高中生的父母往往已经对孩子产生失望心理,不抱期望,不加管教,甚至不闻不问,加以讽刺。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向家长报告学生情况的时候,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还要表扬学生的长处、进步的表现,让家长重拾对孩子的信心。班主任在家校交流中,要让家长明白他们对于职高生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多抽时间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庭之爱。
        结束语
        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清晰地认识与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在德育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以及自身定位,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基于高中生德育教育现状,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善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赖德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74-75.
        [2]李兰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探索[J].中国教师,2018(S1):182.
        [3]王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