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知识抽象性比较强,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在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加上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所以很多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感到吃力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改善和预防这一局面,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解决小学生由于思维限制而无法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问题,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我以《蚂蚁做操》这一课为例,就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情境、可视化情境、问题式情境等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说说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都会做操,你们在做操的时候,班主任会对你们的人数进行清点吗?
生:会的。
师:你们班人数这么多,班主任每天早上一个一个数吗?
生:不是的,班主任只需要看我们一共排了多少排,数一下每排有多少个人,就能知道我们的人数。
师:你们知道班主任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疑惑)班主任应该是将每排的学生人数加起来一起计算。
师:那如果每个班级都有32名同学,校长要清点人数,也需要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去加吗?
生:(更加疑惑)应该不需要吧?
师:那假如三年级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都是32名,你能帮助校长快速计算出三年级学生一共的人数吗?假如一个年级的学生数量是123名,你能帮助校长计算一二三3个年级学生的人数一共是多少吗?
生:(陷入沉思)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如何快速获取答案?
生:想!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内容《蚂蚁做操》。
生:(欢呼雀跃)
【思考】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趣味性。设计课堂导入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所以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第二,简洁性。课堂导入主要起引导作用,所以不能占据太多的课堂时间,否则会让课堂上教师用来讲解知识的时间被压缩,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故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当遵循简洁性原则[1]。第三,关联性。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应当与接下来的内容有所关联。综上所述,我认为,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设计课堂导入是一个可取之策。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可视化情境,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片断二】
师:(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上的48只蚂蚁做操的画面展示出来)同学们,这像不像你们每天做操时候的场景?
生:像。
师:通过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图上的蚂蚁一共有4行,每行蚂蚁的数量是12个。
师:你们非常棒!那你们能够根据这个画面,用数学语言将画面中的信息描述出来吗,也就是:一共有4行蚂蚁,每行有蚂蚁数量12个,你们可以列出数学式子吗?
生:能,12×4。
师:(将“12×4”板书在黑板上)那你们能够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利用点子图采取圈一圈、算一算的方式计算出结果吗?
生:能!(学生开始在草稿纸上动笔计算,我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温馨提示:“先用小黑点代替蚂蚁,然后圈一圈,算一算,要把握好计算的顺序,知道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师:(在学生计算的时候进行巡视,根据学生圈的状况挑选一些不一样的圈法。
)
师:(在黑板上将收集到的不同圈法用板书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是我刚刚随机挑选的几位同学的圈法,你们比较一下,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找对应的学生进行讲解,最后选择计算最为简便的一种圈法。)
师:除了点子图我们还可以使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呢?
生:列表格。
师:你们真的太棒了!(为学生竖起大拇指)那你们来给我讲讲怎样通过列表格的方式计算吧?(在黑板上张贴表格,找一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写一写,并将每一步的意义讲述出来)
师:这位同学非常棒!除了点子图和列表格,你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去计算这道题?
生:(沉默)
师: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新的方法,即“竖式计算”。(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
你们能够利用之前的点子图以及列表格的计算方式,计算出这个竖式吗?
生:(很多经过提前预习的学生,在草稿上快速写出对应的答案)
师:我看很多学生非常棒,利用这种竖式计算出了答案,说明你们提前预习了功课(对学生进行点名表扬)。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计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竖式的展开写法:
)
【思考】小学生抽象思维有限,所以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尽量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能让学生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在这节课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将蚂蚁做操的画面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通过点子图、列表格的方式进行计算。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全程我均通过多媒体或黑板上板书的方式将所讲述的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更加理解我所讲的每一个步骤。所以,在我看来,这种可视化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可以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问题式情境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片断三】
师:(指着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竖式展开写法)这就是竖式的展开写法,你们看到这个式子有哪些想法?
生:(有个学生举手)老师,8、40、48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含义?
师:这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又一个学生举手)老师,竖式计算和点子图计算、列表计算之间有联系吗?哪一种计算方式更简便一些?
师:这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这几个问题:①竖式中的8、40、48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含义?每一步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②乘法竖式和列表法,点子图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计算方法更简便?③刚刚在一开始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三年级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都是32,你能帮助校长快速计算出三年级学生一共的人数吗?假如一个年级的学生数量是123,你能帮助校长计算一二三3个年级学生的人数一共是多少吗?现在运用你所掌握的竖式计算方法列出这两个式子。
【思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代替老师的一味灌输。在这一环节,我利用问题式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散。更重要的是,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咀嚼”而吸收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法适当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这是这是我个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悟,今后我也会朝着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将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给学生构建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光巍.寓艺术于教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