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十八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十九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慢慢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思想。其最初定义是指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教师负责引导,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把一个项目付诸实施的教学活动。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到了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 用完成实际工作的项目来引领教学,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中心转变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中心,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和以往“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被动的教学模式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教学法有诸多特点。
(一) 趣味性
项目教学法中选取的教学项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会通过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二) 目的性
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学校,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支撑条件、考核评价、管理特点等的改革,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三)可控性
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四)针对性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不同专业学生都要学的公共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择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融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项目内容,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五)自主性
学生自主学习是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制定项目方案到执行项目到项目自评互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兴趣习惯,自定义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相比其他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项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
(一)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者、帮助者和监督者的作用。
(二)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完成项目是整个教学的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选取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做中学,不断积累知识经验。
(三)以考试成绩为中心转变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评价模式,注重阶段性考核,降低了期末成绩的比重,改变了过去分数定乾坤的考核模式,考核由结果性考核转变成过程性考核。项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实现考评信息“多渠道、全方向”流动,为学生开辟一条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的途径,有效发挥学生在课程考核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一)进行科学分组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组成团队互相协作,可采用分小组的方式。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征,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一个组,即同组异质,学生在组内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项目小组的划分发扬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得到提高。
(二)确定项目内容
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方面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出符合学生认知的项目情景,将学生融入现实情景中。同时,还要预估学生对项目的接受能力,调节项目的难易程度,预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相应的预案,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学任务完成,保障教学质量。
(三)制定项目方案
每个小组根据已知的项目要求和收集到的项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共同探讨,完成任务书及实施方案。
(四)协作学习
项目教学法的重心在过程而不是结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开展小组交流、明确组内分工,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期间,教师可随时点拨、辅导、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同时强调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项目。
(五)学习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在小组完成计划项目之后,需要开展项目的总结和评价工作,这是对于各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完成效果的评定总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自我评价不但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以让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小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评价要重点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查漏补缺,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激励,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五、项目教学法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的适用性
尽管项目教学法带来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种种益处,但它并不是万能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不是适用于所有课程所有知识点的,在运用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扬长避短。
(二)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但绝不是替学生完成项目。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和要求要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
(三)项目内容的合理性
课程内容设计是应用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保障项目教学法的良好实施,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项目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认知,明确项目实施的范围、过程、可操作性及实施价值,落实教学目标和课程意义。
结语: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和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鸿.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6(3):274,289. [2]李艳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2019( 11) : 115.
[3]宋颖.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9,16( 08) :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