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考规则制定的探索和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起点,它将引领着高中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新高考强化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使高中历史面临着学科挑战,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教学能力的要求。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分层教学应用两方面来探索和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应对新高考的改革策略,旨在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地位和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优化高考自选模块内容,在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引言: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的序幕,强调了学生在高考中的自主选择权,原先文理分科的捆绑式选择被取代,历史学科偏文的属性,使其在重视理科的家长和学生之间遭受着冷门的选择。历史是学生素质教育和个人成长相关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情怀和爱国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新高考自主选择的情况下,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提升在高考竞争中的综合实力,以此获得高考的分数收益和学生素养的提升,是当前高中历史学科教育工作者需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
在过去的高考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的三科必考科目,其余的学科分为文理科,历史在文科必考之列,历史学科在高考的要求下有着稳定的教学地位,而新高考改革,文理分科被取消,历史不再是文科学生的必考科目,历史学科能否被学生更多地选择,成为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挑战。要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学习历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决定学生行为的关键因素,这就对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教学考验。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加学生选择历史学科的主要方向,学生的学习意愿对于所学内容的接收效果是有着极为正面意义的,高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多元化教学两方面去落实。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成就,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可以从师生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实施。
传统的严师效果有着一定的可取性,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有着现实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多以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历史问题,可以开放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主学习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深入,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本质;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师生关系建立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历史教师应保持学习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做好应对教学计划和政策的变化的准备。[1]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
历史教学在多数的思维观念里是靠背而得分的,对于历史有着自带的沉闷印象,通过历史教学观念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升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度,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目的。多元化可以从学习历史作用出发,让学生体会考试之外的其它意义,在历史的教学中结合知识点融入时事,开扩学生的眼界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多元化还可以从教学内容中去实现,高中历史的学习偏向正式和体系的建设,于学生而言缺少吸引他们的故事性内容,而历史之间是相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故事性强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在史实的基础上去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更加敏锐。例如,在近代史的国共合作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于两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在初次接受时,并不能完全掌握,而且时常会发生混乱的情况,教师则可以从影视剧中整理出相关的剧情信息,通过影视剧的故事发展来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内容,而且还可以还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不同意义,学生的主动意愿也会更加的明显。
三、高中历史分层教学的探究
分层教学指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不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适合所有高考必考科目之外的被选科目。虽然分层教学是新高考背景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把握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因素,让学生在被分层的群体中学有所成,且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高考的自选科目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考核的内容上应区别对待,例如,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对于能力低的学生则以案例为题,让学生通过案例和课本的知识去找出改革开放意义的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以改革开放的意义为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阐述改革开放的成果。[2]
参考文献:
[1]罗娇.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6(12):163-164.
[2]韩红珍.探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亚太教育,2015(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