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郑正青
[导读]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以及校风。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在学校中每天和孩子接触的最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小学班主任的任务更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还是处在一个启蒙阶段,心智都尚未成熟,年级越低的孩子们越好动、自我管理的意识越差,班主任不仅需要在学习方面给孩子更多的指导,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信、自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孩子们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所以,要想达到这些目标班主任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完善班级管理的方式,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以笔者所在的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为例,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完善途径作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报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方面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班级管理制度过于严格,而且,班主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引导学生当选班干部,致使学生起不到带头作用,使学生不主动向优秀的同学学习,难以改掉很多坏毛病。学生课堂上经常随意说话,导致班级秩序混乱,班主任需反复强调管理学生,不仅耽误教学进度,还增强管理负担,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不利于促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过于严厉地指责,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导致学生畏惧班主任,不敢表述自己的想法,进而性格越来越内向,不主动举手发言,不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在此种情况下,无法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偏激和心理问题,对于学生成长十分不利。③管理过程中不注重一视同仁,使学生内心不平衡,不乐于接受管理,很容易叛逆,给班级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种管理策略,希望对学生全面发展可起到促进作用。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1.管理中多与学生沟通。
        当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仅仅要注重维持课堂秩序,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分别与不同学生沟通,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内心的困惑,促使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班主任谈心,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从而消除隔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说出因成绩总是提升不上去,经常感觉自己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对学习失去自信心,而班主任对于学生表述的心声,应以温和的语气,告诉学生应多向班级里优秀的学生请教学习方法,改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且,取长补短,促进自身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获取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学习中,还应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勇于面对,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意识到如何完善自我,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正能量,消除负面情绪,进而以最佳的状态学习,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可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2.用耐心和关怀感化学生。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注意运用恰当管理方法。考虑到学生心灵比较脆弱,过于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很容易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付出更多的耐心,对于犯错的学生不急于批评。告诉学生课堂上总是交头接耳,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也会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班主任对学生讲明随意说话造成的影响,胜过于讲大道理。班主任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导,耐心对待学生,多关心、多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和蔼可亲,并且,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非常关心,促使学生积极改正错误,课堂上自觉举手发言,做到不随意说话,不迟到不早退,见到班主任主动问好。产生这种行为和表现,就说明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改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变得懂礼貌、品行端正,道德素养逐渐提高。

由此可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关心、耐心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关怀备至,进而积极改进不足之处,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努力不辜负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可见,班主任用耐心和关怀能够感化学生,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3.管理中以学生为本。
        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在管理时,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比如,班主任应考虑到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有时难免情绪低落或者产生负面情绪,应利用课下时间,多与学生沟通。如了解到学生因畏惧发言,总是不能及时解决心中的疑惑,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时,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勇敢举手发问,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向同学请教,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班主任的鼓舞和引导下,增强自信心,踊跃举手说出问题,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摆脱困惑,更好地学习知识。整个过程中班主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时刻从学生角度思考和分析,有利于构建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平等的教育观念。
        平等的教育观念十分的重要。我们学校就有着“个个出彩,人人幸福”的课程宣言,强调所有孩子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还是十分敏感的,如果老师对学生差别对待,偏向听话认真的孩子,不重视个性独特的孩子;偏向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不重视性格内向不善表现的孩子;偏向成绩好的学生,不重视成绩差的学生;会很容易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导致孩子形成自卑或者是逆反的心理,同时还会对孩子的三观塑造造成不良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出彩的地方,老师应该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引导,要善于表扬,巧妙批评,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例如我们班的一个转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平时就跟着爷爷奶奶,这孩子喜欢打架,不喜欢学习,作业不按时完成,基本上就是别人口中常说的所谓的“害群之马”,但是这孩子在班级上还有一点影响力的。我没有直接斥责,更没有放弃,而是在了解其家庭情况之后和这个孩子慢慢接触,只要发现他的进步之处就提出表扬,让他慢慢地愿意和老师交流,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改掉之前坏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塑造一个榜样形象,让其他孩子学会慢慢改正自己的缺点。
        5.言行身教,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行为是具有可塑性的,老师应该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发挥榜样的作用。除了严格要求自己同样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融入学生当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给学生一些课堂外的东西。比如说我在平时就和孩子打成一片,会和学生借用文具,并且在借的时候说谢谢,学生和我也比较亲近,每次为他们解答完学习中的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养成了说“谢谢”的习惯,我也会回应一句“不客气”。因为现在很多人会说“谢谢”,但是大部分人不会说“不客气”。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时,要注意运用恰当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式,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端正教育态度,用耐心和爱心对犯错的学生加以感化,并且,做到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促使学生内心平衡,主动接受教导和管理。另外,深入落实民主化管理制度以及运用家校联合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推动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献平.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中旬,2013(5):14-15.
        [2]?江家慧.小学班主任高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64.
        [3]?王巧琴.小学班主任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实践[J].长江丛刊,2018(25):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