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管理工作中德育“微载体”创设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余爱军
[导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务,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有效推进德育工作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任务,如何在学校管理中有效推进德育工作?我们尝试德育“微载体”创设。微载体指学生行为品质发展的小情境,小平台,小机制,小活动等。立足学生行为发生点,塑造规则行为,引导学生在具体行为的规则化中逐步突显基本文明素养。微载体与常规载体的核心区别是基于行为发生,突出行为指导,转变行为方式,涵养行为品质,追求在具体化的行为要领引领中激扬学生。在校园内,打造育人小情景、小平台,创新活动机制与活动形式,以营造校园德育着眼核心价值观、着力关键微载体创设的良好氛围。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让育人发生在关键细微行为点上,让育人效果生长在密布校园内的行为培养载体上。
        一、书城微熏陶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阅读是最关键的行为。阅读决定一个人的知识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能量,阅读更决定一个的心性,也就是涵养。儿童的品行修炼不可或缺书籍这味素材,儿童的学习空间就应该是书香四溢的空间。
        笔者曾工作的绣湖小学是座百年名校,以书韵绣湖为特色文化。抓德育就要充分发挥书香浸润,让书香引领孩子们前进,把校园打造成书城,让校园处处有书香,用书吸引孩子们成长。学校构筑起绣川书吧、走廊书堡、教室书角等大小不等的阅读空间,分布在通道、教室、综合楼等区域,让孩子们置身任何一个地方均能伸手找到一本书。
        在这些面积大小不一的书香空间里,我们追求一个“微阅读”“微熏陶”的理念,就是阅读是在个体与书籍的小空间对话中发生,小孩子的阅读空间应该是舒适、儿童的。所以,所有阅读空间都是小巧精致型的, 在绣川书吧大空间里面的创设小空间,十分温馨童趣吸引孩子“躲”在小空间里舒适阅读。让孩子们进入其中可以找到一个喜爱的阅读微空间,让阅读真实的发生。
        二、环境微对话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身边的一切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环境育人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如何让环境优美一些?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也追逐美化效果,以给孩子们美丽的四季风景。同时,我们认为环境也是孩子们良好行为品质的修炼场,因为校园环境就是社会环境的微缩版,孩子们会在校园内进行人际交往,涵养公德等。
        所以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追逐“打开空间让孩子们进来”的理念,还环境给孩子们,还环境应有的多元价值体现。
        1.合作游戏场景。游戏就是一种社交,游戏是规则意识建立、规则能力培养的良好载体。在环境建设上,我们主推游戏化景观项目创造,让孩子们课间有个好朋友独处的微空间,让这样的微空间塑造孩子们的品行。如,双色板游戏,在观察指挥员、双色球转动员等合作中学习同伴交流与合作;如,地面数字格游戏,让孩子们在规则讨论与游戏中逐步感悟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特别学习空间。校园环境中的一些特别学习空间是充满魅力的,是别有诗情画意的。这样的微空间建设,就为孩子们换个角度换种方式认识事物提供了机会,孩子们会发现环境带给自己的学习乐趣。学校建设了“书屋”“星空站”等特别学习空间,进入书屋是一种奖赏,进入星空站可以感受星空魅力,让小空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公共空间。校园可以拥有大面积草坪吗?孩子们会践踏草坪,孩子们会在草坪上扔垃圾等,这样的担心导致一个时期我们追求绿篱的绿化方式。我们认为草坪是教育的素材,打开草坪空间就是给孩子一个行为修炼微空间。所以,我们校园内改造了中心花园,让孩子们课间可以完全走进花园,与景融合一体。起初确实有少数孩子直接在草坪中乱窜,我们恰到好处的利用这些现象进行引导,孩子们完全理解了不可踩踏草坪的行为意义。现在,全校千余孩子,午间在中心花园游玩,能自觉的避开草坪。

我们认为,不乱踩草坪这个好行为的种子,就在我们这个花园微空间中生长了。
        三、五美微评议
        文明就是人们举手投足之间传达的美感,培养孩子的文明素养就在培养一种行为美学。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重构了学生行为培养体系,创立了“五美”文明行为考评机制。提出了文明行为五个美丽标准,即问好美、整理美、队列美、用餐美、清洁美。“用具体行为点改变学生文明行为”指导标准建立,“问好美”美在不同时间的大方问好,进校时的微笑问好,校园遇见时的多样问好,校外交往时礼貌问好,并且要求能微笑问好、招手问好、点头问好、言语问好等多种问好方式随时合理使用;“整理美”美在不同空间的主动打理,个人空间如书包、抽屉、书柜等分类整理、有序摆放,公共空间如开放书吧、校园雨伞等及时归位、有序接龙;“队列美”美在不同场合队列出行,整齐有序、保持安静、关照他人;“用餐美”美在安静用餐、卫生饮食;“清洁美”美在随时清理卫生,随手垃圾不随手乱扔,分类投放,分别存放等。
        通过细化每个文明行为点的行为要领,引领孩子们逐步感知文明之美所在,能在几个关键板块几个关键节点上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行为,让行为传递温度,让行为展现美感。学校充分以“发现美的行为”为目标,相应的设立了“五美文明班级”,从五美角度评估学生文明行为。并推出校园文明行为点名与点赞制度,由老师或学生随时捕捉校园内的美丽行为,进行点赞表扬或点名提醒,构筑一个人人参与的校园行为筑美体系。
        “五美”每一项其实就是一个微举动,我们坚信好习惯就是微举动结成的行动串、行为线。会整理的孩子,做事会追逐秩序序列;会问好的孩子,交往时会带给对方温暖,能更好的实现良好交流;队列美的孩子则有行走规则意识,会关照他人的感受等。一串微行动也构筑了学校面上的一些行为景观,如,雨伞风景线,孩子们入校后会自觉扎紧雨伞叶有序摆放,这是一种公共素养一种文明行为。
        四、活动微滋养
        在“五美”行为框架指引下,我们着力于学生行为展现,构筑了学校、班级、家庭等多层次的文明创美平台。
        1.求真文明大课堂。学校求真广场是集会的核心场所,每周升旗等全校性活动都在此进行,我们特意结合升旗仪式设立了求真文明大课堂。一周一个主题,由班级自主选择主题担当课堂主角,通过演讲、情境剧、歌曲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一个文明主题。
        2.五美少年好班队。在求真大课堂基础上,我们充分挖掘了班级班队课的阵地作用,将五美文明行为内容进行细化,建立了观察员、志愿者等角色,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文明行动之中,自我监督行为改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改进行为。主要通过“五美之眼”就是每日美行为分享、“五美之思”就是日常五美文明行为剖析,反思活动等,引导孩子们不断反思自我,增进对文明行为的认知与行为表现力。
        3.温暖亲情美家庭。为了强化孩子的五美文明行为,我们适时推进五美好习惯回家行动,引领孩子们在家做到整理美、清洁美、问好美等。要求孩子们从整理家庭小空间开始,让整齐有序的环境美化自己的家庭,从礼貌文明问好做起,让文明之花在家庭开放。
        4.社区实践微体验。社区实践是公共文明素养发展的好平台,需要借力这类实践微体验,增进学生的好品行形成。以“温暖斑马线,出行是风景”主题活动为例,设计了“校门口温馨提醒志愿活动”“斑马线上文明行为综合实践活动”“文明出行声声传宣传活动”等系列微体验活动,实际体验文明行为,也向社会群体发出了文明创建的积极建议。
总之,学校德育是细节工作,是细心与耐心成就的结果。微载体创设,我们让行为有发生力,点上着力最终促成面上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