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未来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技能,在小学教育事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体系和教育方式均不完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更频繁的探索,以达到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既指有效果又指有效率,这不是体现在卷面上的高分效果而是实际操作技能上的提高。未来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技能,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纵观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整体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距离有效教学依然还有一段差距,在本文中,将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更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丰富教学内容
微课的核心是组建教学视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视频的形式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时间一般都在5~10分钟,通过色彩华丽的文字和图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直观的帮助其理解知识点,微课属于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现代性和便利性,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预习研究,对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相较于传统课程中单纯靠教师的语言输出,“微课教学”更加高效、趣味性强。“微课教学”对于缓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有极大的帮助,以视频的形式讲解课程知识点,遇到难点可以暂停下来进行思考,对于没理解的问题也可以回放或是调节时间轴反复听讲,不会再受到语言教学没有保留性的缺点限制。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课上演示的内容,学生问答的过程、答疑部分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网课教室里,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以便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回顾,利用“微课教学”,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室,实现高效化、自主化学习。
例如:闽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课《用键盘符号构图》中,教师可以录制键盘中的各个符号所在位置,以及演示出如何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制作有趣的图案的视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春节贺卡为例,录制视频,并让同学在评论中上传自己所做贺卡的图片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微课视频既可以利用于上课之前的预习视频,也可以用于课后的复习视频,更可以用于拓展知识的学习。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的前语言阶段,这一年龄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难以进行抽象性思考,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传统授课过程中运用的言传法不适合应用于小学教育过程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应该寻找符合小学生心理环境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课程本就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习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趣味中学习,真正的将课堂变成乐园。
在运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运用千篇一律的游戏方法,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同时要保证游戏的操作简单、方便,避免游戏过程喧宾夺主,教学的重点依然是讲授知识。
例如:在闽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二课《看标志,输入英文》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熟悉并记住键盘上的字母位置,举办了“最强小手”的淘汰制比赛,将班级学生平均氛围4组,在第一轮比赛中,先向学生展示出10个随机字母列,在四组学生中,满分10分,最先输入完的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淘汰最后一名;在第二轮中,向学生展示出提前准备好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输入动物的英文名字,排出第一、二、三名,淘汰后两名,选出冠军。在游戏过程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会极大的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知识点,而且这样学习的知识会随着游戏的过程形成较为长久的记忆,使知识更快的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知识体系。
三、利用翻转课堂转换身份教学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课上、课后时间进行交换。通过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提前预习,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并且极大的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使各个学生之间的接受水平更加平衡,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后可以直接进行后续的学习或练习,而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回放视频来反复进行学习。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时间大部分用于解决问题和实际的操作练习中,这正是针对信息技术课这种操作性强的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
例如:在进行闽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认识文件》的教学中,笔者在视频中向学生介绍了类似JPEG一般是图像的存储格式,DOC一般是文档的存储格式等各种文件的类型,以及建立一个文件的方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在课堂之上,笔者针对学生对于文件分类方式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带领学生亲自制作了存储格式为JPEG的图片文件。由于学生已经在上课之前掌握了制作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实际上是进行复习,使这一知识点更加深入的存储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有效教学。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是言传式,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让信息技术学习变得更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学会知识点;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争取做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康娟. 浅谈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 学周刊, 2020(3).
[2]朱鹏飞.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20(4).
[3]邱淑霞.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