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效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洑沈婷
[导读] 从实际角度来说,小学美术的手工活动是重在体验与创造上
        摘要:从实际角度来说,小学美术的手工活动是重在体验与创造上。相较于平时的绘画活动,手工活动会得到更多消息学生的喜爱,我们教师在平时为学生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借用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与兴趣,并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内涵。当然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还需要秉持以生为本的重要教学理念,不管是手工活动的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模式,教师都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有效的体现,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小学美术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美术教学的方法手段,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美术课程上得到审美,智力,手工操作等综合的能力训练。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一、手工制作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决定行为,在手工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操作行为,都是以自身的思维作为主要的支持,他们想要创造更好的作品,其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够实现。在小学美术手工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制作内容,不仅有“写实”也有“写意”的内容。这些制作内容,都会给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温室”。学生在进行不同的制作内容中,学生会进行不同的尝试,这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高速运转的模式,学生都会结合这些思维的变化进行操作,而操作也给他们的思维提供一个“形象化”的途径,让他们的思维发散有一个良好的目标性,这个过程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的发展。
        2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落实小学美术学科素养的重要关键。而通过为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下意识的去创造那些属于自己的不同于其他人的作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学生的这些想法,大多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思维上,他们乐于在想象与创造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经历。
        二、构建高效小学美术手工课堂的策略
        1精心做好范样制作
        虽然说小学美术手工要注重学生的创新与想象,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凭空想象”,小学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是由于认知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想要保障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质量,教师还需要做好相关的示范工作,引导学生在已有范本上进行“再开发”。在进行范本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从已经制作好的作品角度出发,为学生分享各式各样的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半成品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有效释放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自行进行制作,并引导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通过之前阶段性的范本展示,学生的制作兴趣会得到有效的释放,同时他们也乐于去观察教师的实际示范。
        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创作灵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就在身边,创新无处不再,并逐渐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为了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一道思考题:寻找你最喜欢的一个手提袋。在日常生活中袋子是常见的物品,也极具艺术性色彩,每个学生皆有自己所喜爱的袋子。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创意手工纸袋的视频。

在观看期间,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被视频中的“巧夺天工”所吸引目光,此时教师便可适当性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并以分组的形式开展,让每个小组综合所有的袋子来进行创作,等制作完成后再进行评比。在这样集思广益之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学要启发学生在探索中进行学习。
        根据人本主义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们内在的潜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释放。他们在学习中的获得也会越多,那么,这要求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手工课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让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创造式的学习,这样,可以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培养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上学生的手工制作活动,经常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要做折纸的活动,折纸难度有所不同,比较简单的,学生们都很容易掌握,但是稍微复杂一些的,他们更需要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动脑,并且小心翼翼的进行模仿制作。在遇到难度比较大的制作活动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容易急躁,心里面一急,手上也就乱了,所以,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不成形,就是完全变了样。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稳住自己的情绪。要试着引导学生,让他们再仔细地观察整个过程,并且加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小技巧,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制作的成功率。小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分析比对之后,他们的理性思维占了上风,更容易再冷静的制作过程中达到任务的要求。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小学生们的信心,也让他们认识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首先要稳住阵脚,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4 加强美术教师素质的提升工作。
        提高小学美术手工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从美术手工课上获得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也需要依托一定的途径,让自己的综合教育能力获得提高。在专业能力培训方面,学校要给美术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要让美术教师有进修的机会。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学校也要通过各种鼓励性的措施,给小学美术教师更多的精神动力。要肯定小学美术教师的创新,付出不断地激励,让美术教师的工作活力,进一步的释放,给小学生们带去更有价值的更有活力的课程。
        5 小学美术手工课从生活中选材,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美术装点着各自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从审美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的不同,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也都有一些各自的理解,这也说明生活的环境对人有着很强的塑造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选择一些素材,让小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素材指引之下,发现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手工花瓶花瓶的制作,有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要做出花瓶的基本的造型,但是最终花瓶的花纹以及造型的一些细节方面,比如高矮胖瘦,等等,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掌握,鼓励学生的创新。
        三、结语
        总之,手工课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把握好各个环节,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效率不仅对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思想上将手工课教学充分重视起来,在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充足准备,不断创新课堂教授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敏华.创新废材低碳手工——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低碳创新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王甫.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3]王丽娜.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手工制作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