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培智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李志毅
[导读] 智障学生由于其身心特点等原因,以致对所学知识技能无法融会贯通
        【摘要】智障学生由于其身心特点等原因,以致对所学知识技能无法融会贯通,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在“零拒绝”、“全纳教育”的教育理念下,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智障学生。本文就结合培智社会化课程,把社会生存、社会适应当做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构建教学思路,给新课标背景下培智教育社会化课堂实践发展提供支持。教学中让其在尽可能多的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加独立的生存能力,并正常生活,力求少给别人添麻烦。
【关键词】培智教育;社会化课堂;构建;社会生存能力
        随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实施,教育部门给培智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从社会生活角度入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此种背景下,培智教育要加强“社会”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努力让课堂成为培养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场所。教师应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具有较强的职责意识,引导智障学生,关注智障学生的特殊性,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化课堂。
一、创设的生活情境和准社会化的环境,增强交往和适应能力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障碍限制了其与外界环境系统的沟通与互动,在传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很好地迁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学校或教育系统内部为这些学生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或准社会化的环境是有限的,难以实现高效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适当的“逼”一下智障学生,让其敢于外出交流第一步[1]。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智障学生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了能够调动智障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智障学生学习字自信心,在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和学生交流,对学生内心情感有充分了解,给学生创建良好的交流环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可以将不同的学生划分成各个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和学习。在学习刚开始过程中,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害羞,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时教师需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为学生做示范,一同和学生交流探讨,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多次实践交流,让学生养成交流习惯,敢于张嘴。与此同时,智障学生在和其他学生交流过程中,能够感受其他学生的认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由此可知,语文实践课程创建,对提高智障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丰富教学活动,克服心理障碍
为了让智障学生得到社会实践训练,培养智障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把学生兴趣为基础,给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才艺展示、合唱比赛等。智障学生在丰富教学环境中,通过亲自参与,感受比赛氛围,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胆怯心理,敢于和他人交流。所以语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可把活动内容停留在书本上,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扩展,让学生在丰富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社会实践技巧。

为了对学生认知能力、记忆能力进行锻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和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通过给学生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把教学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结合实际,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例如,向学生讲述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2]。部分学生即便学习几年,也不能正确完成人民币换算,真正接触人民币以后,不懂得如何使用。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生活情景,如到超市采购,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给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习趣味性,让智障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是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广告牌,路牌等信息,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字,这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或请教老师,了解生词含义,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联系身边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从此真正爱上学习。
四、利用情境演示,让教学更直观生动
   在语文教材中通常会产生多个角色,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学生会对教材中的角色产生混淆状况,这时教师在安排学生不同角色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角色性格和特点有充分了解,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分成角色,还能将角色语言形态通过表演的方法进行展现。在这种教学方法,消耗时间比较长,但是获取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上,能够对学生交际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讲解《龟兔赛跑》一文时,在对文章内容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扮演猴子、小白兔、乌龟等角色,并提前给学生制作头饰,把小乌龟赢得比赛的心情和小白兔失利的心态进行表现。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便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充分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交流和配合能力[3]。
五、联系社会实际,解决生活问题
    在新课标中,提出把社会化生活当作教学核心通过,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让两者巧妙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理想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角的认识》知识点时,从制造学生比较熟悉的红领、巾五角星等物品入手,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将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有效处理,如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对讲解的知识有充分了解,真正感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价值,加强和实际的联系,学会解决日常中遇到的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把社会生活知识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寓教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成长,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乔艳丽.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化语文教学[J]. 黑河教育,2019(04):65-66.
[2]任毓弢.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基础教育论坛,2019(16):55-56.
[3]梁吉利,傅王倩,李霞,李雁.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综合课程改革探析——以北京市朝阳区安华学校为例[J]. 现代特殊教育,2019(07):14-17.
[4]王琳琳,刘晓静,王蕊. 教育戏剧与培智学校职业教育[J]. 现代特殊教育,2019(09):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