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存在职业教育不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情况,并且在新时代条件下,仍然采用传统固有的教学方法,以致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浅谈,分别是当前职业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教育如何在新时代条件的帮助下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 职业教育 汉语言文学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新时代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多样化、技能实用性,职业教育要走在改革的发展之路上,为国家培养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担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连接中外、贯通古今的重任,除此之外,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但是目前有许多职业院校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了解不足,导致不重视该门学科。学生缺少积极主动性,不能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致学习兴趣大大减少。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内容的枯燥,不仅让学生失去兴趣,也让教师难以探索新的教学发展之路。表现在实际的教学计划中,就是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数量较少,课程内容质量不高,教学成果不显著,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渐边缘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通畅,也会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降低。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给教师反馈教学情况以及学习收获,教师就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改动。职业学校中,通常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且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很难使学生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活动与工作。
二、职业教育如何在新时代条件的帮助下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网络发展快速的时代,依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让大数据广泛传播,是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时代,但是过于快速,同时又缺乏过滤,会使网络上的信息参差不齐。
教师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新时代的特征,找到时代对教师和学生的新要求,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教学内容来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是相对理论化且枯燥的,当然,不排除对文字拥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新时代的网络技术能够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教学思路呢?举个例子。首先,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各朝代字体的变化以及繁体字如何拆分。从学生的角度,往往会直接把简体字与繁体字连接起来,但是在理解字的意义时会因为直接联想到简体字而出现偏差,因此必须让学生改掉不正确的习惯。
从教学方式来看,传统的板书教学显然不适合现在的教学习惯,况且多媒体的发展也让学校有能力配备全套设备,老师可以利用好这些设备,在学习之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理解方式,通过播放歌曲、播放视频,这些方式既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也要融入到学生中,找到更适合学生的内容,对大数据进行整理和筛查。
从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来看,教学内容要更偏向实用性,教师在教授理论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否则会出现不理解和死记硬背的情况,老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随堂测验,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线上测试。总之,老师要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利用好新时代的便利,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
虽然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考核评价,传统的以书面考试的成绩作为最终学习成绩的方式显然是不再合适的。在这个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参考高等学校的考核评价的方式:将学生成绩按比例进行划分,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比60%,平时成绩占比20%,课堂表现占比20%。这样的成绩分类既可以调动学生平时上课时的积极性,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为状态不稳定导致期中、期末考试发挥不好,而影响最终学习成绩,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和文字的教育,更是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者。这些重担决定了学生不仅要学好学科知识,更要有社会责任感,担负起社会,民族和国家给个人的重任。学习古代知识,让学生了解古时候人们传统的社交与礼仪,懂得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最质朴的交流方式,传承好古代的正确道德观念。
汉语言文学特殊的学科属性,要求学习者掌握大量的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朗读、背诵、鉴赏、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培养相关的文化素养。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课堂要求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自觉的接触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开拓视野、提升思维,培养更好的人格,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通过书本上的内容,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养与师德观念。
结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且不抛去传统教学中的亮点,让两者相结合,迸发出崭新的火花,让老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职业教育相对来说更考虑实用性,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需要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也不可能从一始就有得到显著的成果,要在过程中不断进行变化,最终才能够适应各方面的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这样。在改革之初,不管是老师的教授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能都会无所适从,但一定要坚定改革的初心,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辉.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
[2]韩雪琳.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8(23).
[3]宋彦玲.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2月会议论文集[C].2016.
[4]尹携携.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5]郭文艺.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研究[].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2]韩雪琳.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8(23).
作者简介:张鹏, 性别:男 陕西省渭南市人,1981年7月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讲师,渭南技师学院,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详细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东兴街15号,
邮编:714000. 联系电话:1528933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