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而阅读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都有所落后,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学不到太多的东西。而阅读也是其学习知识和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就如今阅读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困境;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具有艺术气息的课程,阅读是语文课程里占比重非常大的一部分,阅读理解的本质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层次的谈话、碰撞和融合,而阅读也是学生获得更多信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学生往往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自然无法提高其阅读能力。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不完善,对于很多内容不能完全理解透彻,所以就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果。近几年,新课标的持续推行,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一直进行改善,因此针对一些阅读教学的难题,教师应该找出解决的对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阅读理解教学困境
1.1 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重心都有一定的错误。首先,有很多的教师上课都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手段去进行阅读教学,会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目标进行教学,设置很多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一来很多无用的问题就会白白消耗很多的课堂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的去理解一篇文章。长久下来,学生可能会提高阅读成绩,却与教学本质背道而驰。并且,有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训练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句的理解,忽略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解读,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只能理解其意,不能领悟其神。除此之外,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发育不完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是以自己为核心,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去进行教学,完全没有注意到学生本身对文章的理解。这些不当的教学方式都在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2 缺少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不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去说,去念的过程,相对来说,它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并且重点在于,学生要在完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认识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仍在发展中,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模板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跟着特定的规律去进行阅读,使得学生阅读得到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学生阅读起来自然乏味。课外阅读也是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但是因为其年龄的问题,他们对于课外阅读材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的多看几眼,不喜欢的基本上不看,也不深究。而教师也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爱好,不应该多加管教,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引导。阅读其实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先理解课内的知识,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更好的延伸课外的内容。除此之外,因为新课改的推行,大部分教师在逐渐的增加阅读内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大量的补充课外的知识点,不顾学生的感受,想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忽略了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这样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2.1 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很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同时对于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年龄都不大,接触的东西比较少,所以对一切内容都很好奇,对新鲜的东西充满了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征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和小学生做朋友,这样才梦清楚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进而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然后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才能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法”开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弓和箭必须搭配使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不使用箭,只用弓就能射下那只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样学生就会被完全激起探究的想法,自然就会整个人都投入到这篇文章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堂情境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七步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放一些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使得学生可以了解这篇诗词的创作背景,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上台表演,去体会其中的意味。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产生一些疑问,他们亲兄弟两个人为什么要互相算计呢?他们的父亲是谁,就不管他们吗?这样学生不单可以更好的学习本篇文章,也会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慢慢就会喜欢阅读各大名著。
2.2 开展相关活动
若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因为有些单调无味,所以学生也难以好好学习。并且小学生天性喜欢活跃的气氛,每个人都很好动,不容易静下心来去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和阅读理解内容相关的活动,以此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再开设活动的时候,学生都会很高兴。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奖罚机制,引导学生可以积极的参加这些活动。比如在学习《神笔马良》这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讲故事大赛,询问学生,假如你和文章中的马良一样,拥有一个神奇的画笔,你会画一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挨个进行讲述,看看谁的想法更新奇,更吸引人,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自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进而也会对未来的文章产生很大的兴趣,那么就可以慢慢提高其阅读能力。
2.3 重视个性化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中四项最基础的组成,教师可能比较重视听讲和写作, 但是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说和读才是最重要的,不说不读就不能理解文章得内容,同时读也是写的基础,只有阅读了而很多的材料,累计一些素材,才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阅读是比较自由的一件事,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总会得到不一样的理解,就像《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文章一样,为什么主人公的苹果里会有五角星呢?是他和其他人的苹果不一样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没有受到教师思想的束缚,从其他角度切苹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限制学生,相反应该重视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的看法,同时注意不要进行批评,那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2.4 培养记笔记习惯
语文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想要真正学好语文的话,就要重视平时的积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不仅仅可以用到语文当中,在其他学科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平常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没事的时候翻一翻,读一读,就能够记住。这样日常交流和写作的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样,肚子里积累的东西多了,整个的气质都会变得不一样,这样小学生心中的表现欲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进而就会对阅读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对于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特征,教师应该注重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内心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这门学科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景海娜.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2017,23(8):132-134.
[2]胡晓哲.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J].成才之路,2018,16(20):187-189.
[3]刘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三部曲[J].2016,15(2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