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学困生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在于他们学习成绩的落后,还表现在他们学习态度、思想的恶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职人员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反思造成这种后果出现的原因。基于此,本文将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教育对策
引言:学困生是班级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因为学习成绩的不好而对这个群体进行忽视。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相处的时候,老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经调查发现,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无论在日常的生活中性格有多么活泼,难免都会因为学习上的困境而带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作为教学老师,不应该持有“只拿成绩论高低”的态度对一个人产生歧视,这是不正确,也是不成熟的做法。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的学困生,老师需要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促进学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1、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1畏难心理
畏难心理是与失败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来自于每次失败所引起的情绪反馈。失败--胆怯-再失败--更胆怯……如此反复,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下去,畏难情绪会不断的积累,产生定势,以至于看到具有挑战的事,就会心生畏惧,就算是对不怎么样大的困难,也会失去了克服的勇气。学困生在经历学习上的多次打击后,会心理失常,对于挫折的忍耐力也变得很差。再加上教育者的歧视,使得他们不会轻易的向同学和老师求救,害怕遭到拒绝和嘲笑,从而导致言谈缺乏勇气,处事畏手畏脚[1]。
1.2自卑心理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现在通常指的是个人由于心理上或者生理上的缺陷而对自己产生轻视,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或者很多方面没有其他人优秀的心理。自卑心理的出现会使自身很难融入于集体,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打击自信心和荣誉感。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差,学习进程缓慢,时常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继而不会主动的和他人交往,对于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甚至有时候不敢直面自己的成功,自卑心理严重[2]。
1.3惰性心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普遍存在惰性心理,具体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奋斗目标、甘于落后、缺乏毅力,安于现状。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理解能力较差,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心甘情愿的成为冷漠竞争、脱离群体的人。
2、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2.1 赏识和激励
赏识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老师对于学生某种行为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赏。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然学困生也不例外。综合素养高的教师是非常乐意用赏识这种手段来激励学生成长的。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对学困生表现突出的地方进行认可和褒奖,这都是一种赏识和激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此外,需要明确一定,表现突出的地方,可以是学习成绩,也可以是身体素质,又或者是某种兴趣爱好,总之一句话,对于学生的赏识不能太过片面,老师必须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2 培养自信心
对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细致、反复的过程,教师要将真挚的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学困生,既要做他们敬爱的师长,又要做他们心中最信赖的朋友。同时,老师要加强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实施成功教育,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逐步树立自信心。比如,引导学困生积极的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对于他们活动中亮眼的表现及时的进行表扬,并鼓励其再接再厉[3]。
2.3 因材施教,指导方法
其实,导致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自制力差、学习习惯不好、惰性强,比如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有的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比如不重视基础,不看重教材,不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理解问题。但更多的是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差。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一定要立足于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在课堂上,老师应当将学困生安排在优先的位置,优先进行提问,优先看作业,重点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于学困生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一些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困生,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评价时,老师应将学困生放在偏爱的位置,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3、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教学工作者,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重视,不仅要在学习上给予照顾,还要在情感上予以关怀。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碧.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的教育对策[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7, 000(010):138.
[2]张瑜. 浅谈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 教育革新, 2019, 000(004):P.18-18.
[3]颜蓉. 想做学问先做人——浅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新课程.中学, 2015, 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