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成败决定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学生更是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人才资源。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从产学研合作办学、协同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高校教育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要求高等学校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科技成果和高水平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是教育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一、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基础
1、大学生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高校的教育中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相脱节、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大学生实践机会不多等问题。
(1)教学与科研相脱节。
教学与科研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的高校教育,老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在了课堂和考试上。即便有些科目学生会到实验室或者机房进行实验和操作,但这种机会很少,并且接触的东西都是最浅层次的。久而久之,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
(2)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显著发展,中国社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当代的大学教育缺乏一些实践知识的传授以及实践机会的给子,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3)大学生实践机会少。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利用学校给予的机会或者自己的资源,参与社会上的一些活动,与社会进一步接触。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实践形式种类较少,学校组织力度不够,学生往往就参与了几天,根本达不到社会实践的目的。这些情况都导致大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少。
2、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大学生人才培育的支撑作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以政府为引导,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各自投入优势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个新兴的合作方式,对于大学生人才培育有着很大的支撑作用。
(1)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去科研机构实质性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研知识,不再是仅从书面上片面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去企业直接实习,设身处地地感受和参与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2)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产学研通过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带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学校可通过一些活动的举行,让大学生有机会接触与产学研相关的活动,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此一来,三方合作将带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3)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现在大学生培养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经济资源和生产力要素,整合国家科技与经济系统结构的有力措施。通过产学研提供的平台,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是高校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必由之路。
(4)促进人才联合培养。
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进行人才联合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联合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科的专业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还有利于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基础力量。
二、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实现方式分析
1、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都开始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工作,但是由于高校的管理体制、技术创新水平、资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也存在区别。
(1)高科技产业综合体模式。
高科技产业综合体模式的典型代表为美国的硅谷,这种模式在建设过程中会首先选择一些科技资源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作为园区的规划范围,利用地域优势,将知识、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2)技术园区模式。
在各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中,技术园区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它主要是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集中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然后这些企业可以招聘技术人才,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技术园区模式的建设重点在于技术实践。目前我国台湾的新竹园区就是技术园区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成立于1980年12月,经过技术人才引进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科技园区。
(3)科学城模式。
科学城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将大量的研究机构以及技术人才集中在一起,以促进科学成果的研发,同时创造出协同的研究活动。政府在科学城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持有支持的态度,并且将研发成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日本驻波科学城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的建立代表了日本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态度。通过筑波科学城的建设,促进了日本高校产学研创新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技术协同创新的形成。
2、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的实现方式
(1)高科技产业综合体模式的实现方式。
高科技产业综合体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利用知识、技术以及人才密集优势,吸引众多企业,从而形成研究开发与制造相结合的环境,缩短研究开发成果转移到企业的时间。以美国硅谷为例,在硅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网络与创新环境是促进硅谷成功的重要因素。高科技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最大程度的实现共享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
(2)技术园区模式的实现方式。
技术园区模式的实现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例如台湾新竹园区,它是一个完全由台湾政府出资建立的工程,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园区建立之初,台湾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软件、硬件的购买以及各个学校的建设。随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激励高技术领域方面的投资行为。
(3)科学城模式的实现方式。
与上述两种模式相比较,科学城模式更偏向于研究方面,为了能够实现科学城模式的良好发展,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政府要为园区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形成。这种创新模式的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雄厚的大公司,为此国家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日本政府就已经投入了10.67亿美元,用于道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建议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新兴的合作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支持,这是产学研合作稳步发展前提。
1、维持好产学研合作利益。
产学研合作利益是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成为一个整体后所创造出来的和拥有的共同利益。产学研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维持好产学研合作利益,而利益的维持需要三方在合作之前进行协商,讨论出最好的合作方式以及利益分配方式,并且在合作过程中随着合作的变化可以继续协商,改善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所有的产学研合作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这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就需要政府出台的政策扶持。虽然目前政府有一些政策保护产学研合作,但是还有很多方面的阻碍,现有的政策并不能完全保证产学研合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这个新兴的合作方式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并且可以通过立法,激励了企业的创新研究,促进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快速发展。
3、学校开展多方面的活动。
学校是产学研合作中关键的一环,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才最重要的地方,学校产学研活动的多少关系到学生能不能了解产学研、关注产学研、明白产学研对他们发展的道路上起到的作用。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科研机构和企业实习工作,在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和企业人员的带领下,大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感受自己所学知识投入实践的过程。除此之外,大学生通过自己所参与的一些工作,提高操作能力,增加实践能力,工作的同时增强信心,也能明白自己缺点所在,从而更好进行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80299)
作者简介:马玉志(1982生),男,硕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