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历史教学困境,打造多元教学体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陈徽
[导读] 浩瀚的历史学科不仅囊括古今中外、联系天文地理
        摘要:浩瀚的历史学科不仅囊括古今中外、联系天文地理,同时蕴含道德情感、渗透思想教育,其学科重要性不能忽视。但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教育教学急剧变化,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发展背景,其“历史遗留教学问题”逐渐凸显,历史教学“深陷泥潭”,无法有效突破历史教学困境。为有效解决初中历史课堂现存问题,文章将从多元教学体系的构建入手探析教学新路径,以在改革历史教学课堂多个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中突破历史教学困境,实现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困境 多元教学体系 构建对策

         新课程改革在深入开展中提出,要注重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即将创新作为开展课程教学的武器,为学科教学注入活力。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新课程需求,以创新武装教学,但实际上并未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反而导致历史教学深陷泥潭,“四不像”现象出现[1]。
         为有效突破历史教学现有困境,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打造为新课改需要的多元教学体系,即为历史教学多个环节赋予“多元”色彩,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了教育发展新道路,具有教育价值。
        
         一、初中历史教学困境分析
1.教学观念“单一化”
初中历史课堂原有的思想观念仍未转变,历史学科仍未摘掉“豆芽科”的帽
子,学科不受重视。且大部分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没有切实认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过分突出自身的课堂地位,课堂十分僵硬,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发展受限。
2.教学方法“单一化”
虽然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口耳相授”教学模式,但其本质上仍然
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只不过将多媒体作为自己的“保护色”。课堂仍然是“传教式”课堂,“新瓶装旧酒”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十分单一[1]。
3.教学内容“单一化”
    历史世界浩瀚无边,倘若仅仅依靠教材,以教材作为全部的历史教学对象。只会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到“乏味”,只能接触历史世界的“冰山一角”,历史学习存在错误认知。
4.教学评价“单一化”
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仍然以单一的教学评价即分数式评价作
为考评学生的重要标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自主性,教学评价带给学生的不是鼓励而是压力。
         二、多元化教学体系基本内涵
         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指为教学的全过程赋予多元化的色彩,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多元化[2]。该体系的构建以“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做指导,且与多元智能理论相契合,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长处、实现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明确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从内涵出发确定历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确保历史多元化体系的构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三、初中历史课堂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对策
1.初中历史课堂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根据多元化教学体系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其原则之一
便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即教师在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时必须考虑初中学段学生特点、满足初中学段学生需要,确保历史教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教育创新原则。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对原有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发
展,这需要教师秉持着积极的态度,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3)知行合一原则。教学创新绝非口头语言,多元化体系的构建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教师必须在强化自身教学素养、教学认知的基础上将多元化体系的构建与历史教学改革合二为一,在实践中落实教学活动[2]。
2.初中历史课堂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
(1)教学观念多元化发展。

教师的观念在一定条件下直接指引着教师的教
学,因此教师应当以观念发展为保障,丰富教学观念、深化教学认知,满足多元化教学体系构建需要。
         一方面,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由学习、自由发挥的空间。即切实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体验,注重学生发展。同时历史教师应当强化对历史学科的重视,认识历史学科在初中学段的独特作用,将“豆芽科”的标签撕开[3]。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学段历史核心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教学方法多元化创新。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势必应当接受改革,教
师应当在教学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下创新教学方法,在迎合新课改发展需要下打造多元化灵动历史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深刻体验、有趣学习、积极参与、素养提升。目前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出现在历史教师视野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法+内容”的搭配,给学生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
         如在开展“鸦片战争”学习时教师为了更直观、生动的为学生展示清朝时期西方侵略者向中国做出的行为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带领学生回到那个血泪并存的时代,给学生心灵一锤。教师就要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图、画来为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在给学生感官刺激中引导学生穿梭时空,回到过去,在直观的感受中体会历史知识。
         再如在开展初中“社会生活的变迁”时,为了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探究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并且对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问题,将学生划分为“50-60年代”、“60-70年代”、“70-80年代”、“80-2000年代”、“2000年代后”不同的组别,让学生们小组合作,通过资料调查和整理的方式来了解不同年代人们生活从职业、工作方式、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在引导学生纵向了解人们生活变迁中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主性,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多元化丰富。上述我们也提到,历史世界内容丰富,教材呈
现的有限。为了更有效的将学生引入到历史世界,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的魅力。教师就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要做到两个方面的丰富[3]。
一方面,教师要基于教材上的原有内容做拓展。如在学习“教育思想”时,
教师可以对比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了解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且结合二人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两个人的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对单一知识学习时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能够丰富历史原有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联系历史教材之间的知识。通过联系历
史教材之间的知识,建构学生历史学习之间的思维导图,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时“举一反三”。
(4)教学评价多元化落实。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改变初中历史课堂的现有教
学评价模式,为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主体都赋予多元化色彩。这样的评价机制建立才具有激励作用、点评作用,其教育价值才会更突显。
首先是教学评价内容上教师应当做出改变,将过去的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结
果和历史学习分数转移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以及关注学生历史素养发展上,这样能够以综合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其教学评价更客观、更具体[3];
其次是教学评价主体上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机会。
学生的自我认知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前提,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发现自己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通过自评、他评活动“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发展。
         四、结束语
    当然,多元化教学体系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佐证、实践中突破、实践中应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耐心、细心,在知行合一理念的引导下以创新为武器,在教学实践中打造多元教学体系,实现历史教学困境突破。
参考文献:
[1]孟凤鸣.新课改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研讨[J].学周刊,2020(09):63-64
[2]钱凯.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05-05
[3]梁大年.突破历史教学困境打造多元教学体系[J].科学咨询,2019(17):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