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4期   作者:巫淑闲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科目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打好初级学习基础,以便学生日后可以更好的掌握深层次的知识。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改革早已经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很多中小学除了要给学生教授课本中知识外,还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其他特长与爱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好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小学音乐作为小学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情操,这对于学生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对此,本文笔者主要就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1引言
         与传统数理化教学不同,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其他教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的认识到核心素质的重要性,要学会将音乐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认识进行完美融合。其次,要学会结合核心素质教学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因为只有将教学与核心素质有效融合才可以在培训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2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2.1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唱歌来进行,很多的课本理论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并且在整个的音乐学习中,教师仍就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学进行音乐学习,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后续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2.2学校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纵观当前的教学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很多学校为了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已经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了音乐这门学科。但由于受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学校并未真正的意识到音乐教学在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习教学仍以主抓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为主,而音乐教学仅仅是每周一节且大多数时间还会被其他科目的教学活动所占据。这种情况长此下去就会演化为恶性循环,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对音乐教学不重视,音乐教学活动只能局限于听、唱层面,而忽视的乐理知识的真正传播,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探究
         3.1加强情景教学,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音乐需求
         首先,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引导学生积极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其次,要在原有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音乐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自身与音乐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自主音乐需求。要知道小学生对周遭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自主需求被提升,那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如:人音版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我是少年阿凡提》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情景创设,让小学生进行人物、景物扮演,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知道,时代不同学生对知识和环境的认知也会出现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可以提前通过小故事或是视频动画向学生介绍歌曲描述的背景、当地人们生活习俗、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等辅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展示这首歌,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音乐变成一种享受,小学生在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和人文特色的同时,也可以自主的将音乐学习变为一种需求,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小学核心素养教学。


         3.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小学阶段各科教学的重点,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能力。尤其是针对于学习天性还未定性的小学生而言孩子思维活跃,对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核心素质引导教学。首先,教师要不断的优化音乐教学手段,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例如:人音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导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日常见过的彩虹进行描述,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图片、视频,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课程内容就可以成功的被导入。之后,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与音乐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先跟着音乐知识自己哼唱试试,待学生唱完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范唱,这种对比式教学方式可以很快的发现学生需要改进的部分以及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部分,这样学习的音乐自主性也就可以很好的被调动起来。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之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但要注意的是,在小组交流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因为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还比较有限,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3.3加强乐器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乐器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加强乐器的使用率。要知道音乐教学除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品行建立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教师可以将乐器带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乐器来提升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例如:人音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铃儿响叮当》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碰钟、手鼓让学生进行边唱边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传统听唱模式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小学生在进行简单的乐器击打中学习掌握儿歌唱法,同时还可以掌握简单的乐器表演,由此可见加强乐器教学,既符合核心素质教学的要求,又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4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表达生活场景、美好愿景、人物情感的行为表现,学习音乐就是学习欣赏之美、认知之美、感受之美、享受之美的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教育模式,也是衡量一个学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在教《铃儿响叮当的变迁》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提高视频进行观察了解,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曲调的变化、演唱风格的变化,这种直观的观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思考,这样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就可以跟着歌曲的演唱速度而提升,这对于核心素养教育来说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次,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节。例如: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节课中,教师要给同学先进行一定的知识讲解,要让学生在理解这种民族文化力量、民族气魄之后再进行演唱,好的引领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在面对压迫时不服输、不妥协的勇气,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背后的精神力量,只有在认识到这首歌曲的美与力量之后才可以更好的诠释这首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育早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而小学音乐作为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只有不断的将音乐与素质教学进行融合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淑贤.音乐核心素养下如何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2]宋正玲.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7):187-188.
         [3]王冠金.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