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也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要结合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策略,满足初中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 初中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分析
数学思维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随着年龄变化与知识掌握程度逐渐加深。通常情况下,数学思维根据直观行动思维、具体抽象思维及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序发展,高层次思维推动低层次思维状态发展。初中生数学思维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飞跃性特点,存在严重突变与两极分化情况。初中生思维活动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思维调控能力得到增加,追求个性化。
初中生数学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开展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可以找出抽象概念内涵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并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点经过思考后顺利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显著得到加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归纳、整理所学知识,通过概况使得知识系统化,最终找寻出事物本质。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较强的求知欲,依然存在无法解决抽象问题的情况,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直接套用公式,应变能力普遍较差。学生侧重理解与概念,不擅长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不重视内部知识点的联系,无法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
二、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也没有意识到数学思维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甚至与素质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技能偏低
初中学生数学基本功普遍扎实,但缺少数学意识与数学创造性。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课程进行仔细研究,没有抓住课程的重点。教师无法根据学生成长与思维发展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习惯采取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知识点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生活现象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数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但很多数学教师忽视研究性学习方法,将重心放在教材内容讲授,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缺乏创新
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设计。很多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的认知特征,脱离学生年龄特点与记忆发展规律,影响到教学效果提升。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时很随意,忽视学生特点。数学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形式、课堂氛围等,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师生之间配合,但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这点。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打破传统模式,引入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拒绝传统,塑造民主和谐观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研究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对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切入点,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渗透变式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原理和公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联系紧密,数学定理是公式的有力支持与依据,而数学公式是对定理内容的具体体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相互转化,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时一定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正确理解、运用,并能实现灵活转化,在对数学概念、公式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理解记忆,通过合理的联系实现将知识内化,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
(三)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教学有效性
实际上每个学生在潜意识里都有一定图形概念,比如卷尺及其上面对应的刻度;马路及路两旁的路灯;绳子及其上的结等等,假如将每天所走的路看做一条线,我们的每一次停顿都是一个时间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认知基础,将数学乃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与形结合起来,利用数形结合知识加以渗透和解答,帮助学生养成利用数形结合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数和点之间;函数图像和不等式解集之间等等,都蕴含着数形结合的理念。
再如,直线是无数点的集合,所以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代表实数,可以在直线上规定原点以及正负方向,而这条直线也因此被命名为数轴,实现了数和直线上的点的结合。即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实数,任何一个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其所对应的点,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正与负、相反数和绝对值等知识点及其几何含义。在建立数轴之后,一定要有意识和目标的引导学生借助数轴对有理数进行大小比较,而学生经过不断的练习、分析、观察和总结,进而得出以下结论:在数轴原点确定之后,原点右方为正方向,左方为负方向,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找出这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右边的数总是比左边的数大,而且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
再如,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不等式,这部分也是教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主要内容,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知识点,奠定后期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选择合适方式,培养思维灵活性
数学教师教学时,要对现有知识科学运用,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实现对学生灵活性的培养。数学思维灵活性体现为,可以从不同角度与方面解决问题,并善于联想,构建完善的数学思路,打破思维定式的限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学问题,有效把握问题本质,灵活运用所学方法与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思维能力培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韩佩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9(11):106.
[2]?王艳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72.
[3]?陈学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