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吴玉娟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辅助他们更加高效地掌握各种语言知识以及遣词造句技巧,为其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一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改进策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切入点,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优化训练方式,由此提升其阅读水平。本文结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探究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其语文素养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授课模式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他们的情感体验、认知能力来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最终通过有效训练增强其阅读素养。
        1.丰富阅读素材,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课内外阅读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且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以达到增加其阅读量、开阔其视野、培养其语感和阅读能力的目的。就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更喜欢色彩鲜艳、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阅读素材,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绘本故事,或者是要求他们阅读一些简单的国学经典作品,如《千字文》、《三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并允许学生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素材,由此使课外阅读活动得到落实。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制作读书卡片,用以总结自己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并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在趣味性阅读活动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发展。
        2.重视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1优化朗读训练方式,辅助学生品味感知
        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语文教师可以从朗读教学入手,不断优化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并调动个人的思维进行感知和品味,从而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青蛙写诗》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趣味性音频辅助学生朗读文章,如当学生读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雨的音频营造氛围,或是当其读到“呱呱,呱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青蛙叫的音频配合学生朗读,以此在有趣的氛围中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且能够辅助他们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把握其中出现的角色,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其阅读水平。
        2.2善于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一年级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同时可据此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为学生们分配角色,要求其分别扮演“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等角色,然后由教师读白,引导学生们开展分角色表演活动,从而在此情境中使之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明确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对本文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考,之后可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对“狗熊”这一角色的言行进行点评,以便促使他们在表演情境中理解和分析文章主旨。
        2.3利用插图指导阅读,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使用生动、直观的插图来辅助学生解读课文,由此训练其鉴赏、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其阅读能力的目标。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根据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展示对应的插图,比如可结合“小鸡画竹叶”一句展示一幅小鸡的插图,并重点放大其脚的部分,让学生理解“竹叶”与“鸡脚印”的关系,同时可据此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并以插图辅助其形成直观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效率,使之能够抓住重点分析文意、学习简单的比喻句,有助于增强其阅读能力。
        2.4结合课文设计话题,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也可以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话题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之学会准确表达,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此活动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课文的内容,并产生新的理解,由此推动其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公鸡和小鸭子》时,就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和好朋友是怎么互相帮助的,与文章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否一样,据此调动学生分享和交流的兴趣,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尝试组织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并能够通过换位思考了解文章中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友情,进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3.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传授相应的阅读方法,使之在掌握之后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进而推动其阅读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默读、大声朗读的方法,使其在学习中选择相应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也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圈画出不认识的汉字、不懂的词语等,然后借助字典查阅,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摘抄和积累,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由此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个人的阅读水平。
        结语
        一年级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起点,此时注重培养其阅读能力,能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辅助其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工作,确保学生满怀兴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能够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训练他们的各种阅读技能,从而顺利增强其阅读能力,为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吕延津,宋云霄.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0).
        [2]王金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7(09).
        [3]余萍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