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 促进农村中学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丘伟春
[导读] 中学作为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阶段之一,需要学生在此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中学作为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阶段之一,需要学生在此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掌握好各学科基础知识,为最终的高考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在语文教学阶段,“情景化”诗词学习占据了不少的分值比例。因此,学生基于情景化的前提下掌握学习诗词的技巧已然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化;方法
        引言
        中学古诗词大多是以一定的景物描写、生动的画面描写来表达中心的。其内容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以景,或情景交融……总之,情与景、与境、与诗人的感受是水乳交融的。而“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特定的态度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创设情景,抓住古诗词的特点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着重谈谈情景教学法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吟诵在情景教学中的作用
        1.1创造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吟诵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记忆教学内容,同样也非常适合营造良好的情景教学,例如在进行曹操的《观沧海》这一古诗词的学习中,通过吟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曹操笔下壮阔的海洋形象,以及曹操想要统一山河的壮志雄心。在缺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农村,吟诵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诗作中所包含的诸多意象,以及诗人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基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品读出古诗词中原有的韵味,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1.2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思考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吟诵不仅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同样也会加深对所学诗词的理解,通过吟诵,学生可以将诗词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进行理解,同时吟诵可以导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诗词上,达到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功效。在学生简要理解了古诗词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进行设问,从而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2古诗歌学习现状
        部分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不管是古诗词的内容,还是翻译诗词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只会照本宣科讲解内容,导致一些学生总是被动学习,只会死记硬背老师讲解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去体会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造成学生经常出现能够理解这篇诗词却无法理解另一篇诗词的情况。考试中也只有老师讲过的能答的稍好,而老师没有讲过的古诗词,得分却十分尴尬。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不利于考试,也违背了学习古诗词的初衷,说的小一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说的大一点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和古人伟大的思想,而如今的情况却本末倒置,完全向反方向发展着。
        3农村中学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方法
        3.1品词析句,感知意境
        古诗词具有意境美的特点。其意境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简洁的字词描绘加以实现的,因而,可通过诗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品词析句,以此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并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如,在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时,需要注意“萧萧、挑、促织、篱落”等词汇,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寂寞。这样,通过关键字词抓住意境,才能了解古诗的含义,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此外,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眼”。所谓“诗眼”,是诗中运用的意旨最开拓、表现力最强的字词或句子,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善于抓住“诗眼”,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用字的生动传神,也由此进入诗词中的意境。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3.2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在农村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一点,就是把握好学生的每一分在校时间。由于家庭经济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课余时间难以进行其他的学习任务,这就让本就需要积累的语文教学显得更加紧凑。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将教学计划分出主次,拒绝“满堂灌”,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并在关键的地方给予学生指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利用吟诵教学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记。这里的吟诵并不是让学生如同机械一样一遍遍的复读,而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给予学生纲领,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设定课程占比,比如在一堂近40分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概只需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穿插着给予学生指点,其余的时间用于吟诵教学,其中又可分为四部分:情景引入、吟诵导引、吟诵、问题收束及总结。这样既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又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效率。
        3.3活动拓展,优化情景
        古诗词教学中,活动拓展优化情景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角色扮演,进入情景。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扮演古诗词中的角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词的情景中去,真正成为驾驭文本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自己也成为整个情景的一部分,从而使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2.走进大自然,亲临情景。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语言的活水源头去旅行。”走进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体会鸟语花香,对古诗词的意蕴有更深地理解。与此同时,亲临情景时,记忆古诗词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缩短了古诗词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也达到了逐步理解诗人的作用。3.以想象化诗为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诗词改造为带有自己思想的文章,这应该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3.4反复吟诵,再现情景
        古诗词读来朗朗上口,铿锵动听,扣人心弦,这就使古诗词具备了音乐美的特点。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反复吟诵,在节律音韵中再现情景,使读的人和听的人都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如,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本诗所押ong韵,音调具有交替的抑扬,平仄错落很有韵致,能够给人音乐之感,促使人沉浸在美妙的感受之中。形象美是古诗词的另一大特点。故而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应用情景教学法组织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积极地展开想象,真正做到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如,教学杜牧的《山行》时,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好像看到了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结语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新颖且对学生的帮助大,不过万事都有两面性,情景化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合理的控制掌握度,一旦偏离了一定的程度,学生们会不会只会注重了游戏、图片、影片,而没有认真去体会古诗词,我们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达到让学生吃透古诗词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面对更多的古诗词。
        参考文献
        [1]李瑞卿.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J].学周刊,2018(04):51-52.
        [2]沈晓燕.抓意象,赏技巧———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略谈[J].新课程导学,2013,(33):28.
        [3]唐甲锋.语境:古诗词教学的基石[J].中学教学参考,2019(28):59.
        [4]王兴文.简析中学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方法[J].福建叶,2019,41(09):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