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乔发航
[导读]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摘要: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景物描写等内容,有利于教师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掌握和发现自然规律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优化 提高
        正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把电教媒体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电教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又如《火烧云》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火烧云的美丽神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配乐朗读、录象欣赏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眼看、耳听、动脑想象,将文中的语句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再现了课文中描述的火烧云美丽神奇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是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作者观察地仔细和描写的生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三、利用电教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讲述从小到大父母如何关心自己的感人事例,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又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考试”这一话题的作文时,把有关考试的漫画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由考试这个话题联想到当今教育这个大问题。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电教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四、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寓言两则》时,在学生理解了寓言内容,体会了其中的道理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对号入座”的游戏环节,通过扫入电脑中的漫画图片及配音讲述展示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使学生把学寓言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帮寓言在现实中找到位置。此环节后,又运用课件虚拟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寓言王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写新寓言故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五、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总之,利用电教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会把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摆脱书面语言的沉闷。这种具有动感的知识情景,会把学生带入现场去体味,去感受。教师更能有意识地控制学生的思维流向,形成轻松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电教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明娴.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03(001):72-72,69.
        【2】吴晓银.有效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6.
        【3】冉小芝.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