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 中语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点想法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李云龙
[导读] 得语文者可得天下
        摘要:得语文者可得天下,而语文的各类知识的掌握与各种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学习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习者,练习也;贯者,连贯,连续也。习惯,即连续不断地练习,以求得语文技能的生成。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一)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的舞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并不是放手不管,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还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二、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一)、言传身教来示范。要想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要是老师能坚持美观、整洁的板书展示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建立起书写的“模式”,建立了“模式”学生就会效仿。久而久之,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行为。另外,作业批改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性材料,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对勾优美,批语认真、规范,让学生看了赏心悦目、心情舒畅,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想学习、想模仿的心理,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就会一步步跟着老师学,跟着老师写。
(二)、树立榜样起带头。对于学生还要多树立一些榜样,对于班里书写规范、认真、整洁的孩子,我们要及时的肯定、表扬,并且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题,用学生中的典型树立起榜样,教育启发学生。在班级里营造一种良好的书写规范的氛围,让这良好的风气成为班级的主流,形成你追我赶比书写的好局面。
(三)、及时奖励增信心。

对于学生的每一点书写方面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一位有进步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表扬、夸奖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乐趣、喜悦会促进孩子更大的进步,是孩子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内驱力。
三、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如日常人们使用的数字和文字、声像技术中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都可以称为媒体。学生可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多媒体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网络也不例外,它现已成为一个永不陌生的新话题,在网络上学习知识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网络项目。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所讲不到的内容,能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能使学生们的眼睛更加开阔。让学生体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感觉。
        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一)、培养胆量,增强自信心
胆量:即不怕危险的精神和勇气,一个人如果没有胆量和自信心,什么都将一事无成。 话要说得好,说得流畅,做到交流自如,先要做到有胆量和自信心,敢于说话,我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的胆量和自信心训练,在教学中常常抽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回答问题的质量好与坏暂且不论,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肯定和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回答的次数多了,学生会逐渐克服和消除畏惧心理开口讲话。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教材为依据,与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交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体悟与感受,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舞台。
(二)、多参加活动 增强表达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之间的讲演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人人发言、表演和展现自己。要求学生多讲多练,凡课堂上老师讲的或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多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主角,这样一来丰富了学生的表达内容,学生想在集体场合展现自我的欲望就愈来愈强烈了,只要敢于说话,就有可能说好话,就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口才”就会逐渐好起来。
   总之,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且当这种习惯趋于稳定而形成性格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并将会 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海荣.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J].读写算,2012(11)
[2]张敏.谈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6(10)
[3]李尊钊.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
[4]余道荣.初中语文得法养习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7 (16)
[5]李友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新课程下2012 (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