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也是中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的最多的语言。与此同时,古代语言的学习更像是一门已经死亡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课文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障碍或困难,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了解也较少。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将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其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0、前言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学中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底蕴,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强调文言文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文章通过分析文言文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帮助。
1、构建趣味课堂,提升文言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多是以熟读至诵,以背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学生则紧跟老师记下难以理解的生字词。这样的教学风格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缺乏灵动性、趣味性,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而且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颇深。在新课标改革之风的不断助推之下,以趣味性为主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古文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都有很大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文两则《伯牙鼓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琴”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教师上课时可以提问学生:琴在古代有哪些名称、类别。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在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将一曲与文章相关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引入课堂,并且在听完以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听完音乐后的感想,从而逐渐进入文言课堂的学习。对文中的古文字的记忆,则可以利用课前设计的“游戏闯关”,或运用师生对答的游戏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构建趣味课堂,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文言文学习方法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量,作为生活中比较方便的一种扩展文言文知识量的经典方法,便是合理地选择课外古文进行自主式的课外阅读。
因此,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定期合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书籍,同时多鼓励学生扩展自身的文言文阅读量,在课外的时间可以多引导学生对古代经典文言著作进行了解性阅读。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史记》中的《齐太公世家》。同学们对于齐太公耳熟能详,但当涉?及为何吕尚被称为齐太公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其他课内教学教材中也没有更多地阐释为什么吕尚被称为齐太公。而《史记》中则用一句话就概括其原因:“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通过了解基本的古代经典文言著作,结合平时教材文言文知识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度了解文言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古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其古文学习的求知欲。因此,课外阅读在文言文学习中与课内阅读的相互结合,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巨大帮助。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教育领域中万古长青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以此为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趣味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语文教师大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小学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古代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小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时常可以利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前准备好相关的戏剧表演,可以是两个人一组,在课堂中进行相关的课文情景剧表演在很大程度上能创设一种相关的教学情境,又似把学生带到了与孔子同时的地带,好似台上表演的两个小儿将马上与孔子进行面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妨以这一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课堂变得生动,富有趣味性,以此来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细细品味文言文的优秀内涵,从而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昌友.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6(8).
[2]王昕祯.“以读为纲,以品为目”,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以六年级三篇文言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5(7):31-31.
[3]郭炆娟.小学高年级渗透文言文教学的尝试--中小学生阅读能力衔接的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