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现实性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为阅读而阅读,碎片化阅读、随意性阅读,重阅读技巧训练,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与积累的培养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促进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等策略,以期促进高中生阅读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策略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手段,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教学实际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市直完全中学,据调查了解,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为阅读而阅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和读写结合训练;二是碎片化阅读、随意性阅读居多,整本书阅读、系统性阅读指导较少,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三是重阅读技巧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与积累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应试教育教学的背景下,高中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完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易忽视自身专业的发展,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上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十分重要。
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语文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最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容忽视的学科。 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针对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同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会随着主观能性的改变发生变动。在日常的学习中与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之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语言敏感度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限时阅读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布置限时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任务布置之后,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查与指导。限时阅读可以是要求几天或几周内读完一本书,也可以要求多少分钟读完一篇文章,也可以采取阅读打卡,以此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积极性。
二是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速度、进度、感悟,进行交流,对语言文字、语句、篇章进行解读、探讨,不断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三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选择,不仅仅要关注课内的阅读重点,还需要对课外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扩充,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性储备,逐渐帮学生形成语言敏感度。
2.交流探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否主要表现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换句话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高,其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就比较高。
为此,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互动式提问,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及时适当转化。学生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讲课节奏。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的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朗诵赛、知识抢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3.读写结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评判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具体来说。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阅读中,需要加强自己的写作练习。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培训与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激发自己的写作天赋。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仿写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对优美文章的仿写,了解到文章的写作结构与写作特点,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写作框架、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与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我们还倡导教师自己积极参与阅读,探讨网络阅读模式,个性化阅读模式,搭建学生间的线上阅读交流平台,适当组织线下读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学生敏感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书面表达能力,促进高中生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海军;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凌永生、姚芳、龚玲、曾淑娟;大数据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