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4期   作者:许燕红
[导读]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最重要的文化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最重要的文化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从来都是要下苦功夫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不求读书破万卷,但是对于阅读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阅读来积累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这是教师和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策略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字:阅读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合作策略;能力提升
       
        引言:小学生年纪尚浅,若是要求他们自觉自主地进行阅读,其学习效果大多是不太可观的,而教师作为领路人所该发挥的作用,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用准确且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知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小学生有天真烂漫的心性以及爱玩好动的性格,所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分配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
        一、合理分配,绝知此事要躬行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这类寓言性成语能够直接且形象的表达出人多力量大这一浅显易懂却又蕴含着大智慧的道理,凸显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对于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类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群体,逐一细分进行培养的教育模式在校园课堂教育这种机制下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将他们进行分批规划使其“抱成一团”,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尤其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下效果更为显著。然而小组合作当然也不能忽略每个成员在各自区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如组成木桶的各个长板,如果水平参差不齐各有高低,则知识之水储存不当,就不会取得多大的效益;若是木板之间生有间隙,则使知识之水逐渐流逝,也是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以及任务分配时要注意合理性以及整体性。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分别使其组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去学习讨论。而如何合理的分配任务就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非常直观的从内容上把三首诗分给三组学生,一个小组研究一首诗,从本身的内容出发去理解诗中情境体会情感思想。《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最直观的区分特点就是都是描写节日,与特定的日期相关,由此也衍生出不同的情感特征,教师在此时可以详细的为学生介绍古今历史上重要的节日,并明确的描述这些节日的特点以及情感特征,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面对此类型的文章时抓住重点明确主旨从而理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继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再次以古诗三首为例,教师让各个小组根据诗中节日的特点去寻找与之相关的节日,深入了解并且在下一节课中以小组演讲的形式为大家描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也促进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探索;而这种课堂演讲的形式中也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相督促协助成长潜移默化的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合作进益,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教师合理分配好小组后,基本从教学的‘数量’上解决了问题,那么之后就该把控好教学“质量”上的问题,小组团队的力量之所以大于个人的力量,不仅是因为人数上的优势,更是要在互相配合中激发一加一大于二的潜力。

语言文化最主要的应用就在于交流和沟通从而来传递信息和情感,比如说文章诗词的阅读,也是前人所留下的情感信息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因此交流共进、彼此通晓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文学是先人前辈无以计数的智慧和经验的凝结,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这篇课文便是极好的例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著名的典故皆是出于这一文章。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还在于除了能够挖掘表面现象之外,领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其微妙的映射意味不言而喻,这也正是语言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文时可分别侧重于不同方面去讲解,例如从二人身份的区分或是二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这方面去讲解,又或者可以从造成二人矛盾的历史背景去讲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与不同的小组以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组内讨论分层次去理解课文内容,而后最主要的是要进行融合汇总,即各小组之间探讨交流以达到信息互通,这样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小组那里提取不同的观点,再与自己的想法进行结合,最后在众小组共同的合作下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及深入研究,学生从对课文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团结和睦的重要性这一结论,而从小组交流合作中,也不知不觉在实践中验证了这个理论。正如曹雪芹先生所述观点,世事洞明皆学问,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学问,都有值得从中学习的地方;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们通过聆听教师悉心的讲解以及认真的进行小组交流合作,从现实意义上实现了人情练达,如此一来学生读文章、写文章就更能得心应手,皆因自身参与其中做到了知行合一,而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是更上一层楼,并且也锻炼了生活能力,一举两得。
        三、趣味竞技,读书消得泼茶香
在有了好方法的引导之下,如何保持住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更为需要重视的话题,众所周知小学生“三分钟热度”的性格在学习上往往是把双刃剑,那怎么去磨好这把剑将其用在正确的地方,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无疑有他,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兴趣点每个学生各有不同,那如何激发并且使其融入书本学习呢?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就给出了非常好的范例,问之,何如?答曰,竞技。没错,就是竞技精神,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正是出于爱互相较劲的阶段,教师正好利用这一点将其优势放大,以趣味性竞争性来促进学生学习,而课文中田忌所采用的赛马方法又是教会学生策略布局的重要性,教师参考这种方法,正好将其运用在之后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这一实践课题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以同种方式进行分组比拼。根据这一课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进行阅读去查找资料从而更好地讲解,更加考验了小组团队之间合作战略的部署,自然也就使学生回想起田忌赛马这一课所描述的方法,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良好的竞争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就经常在闲暇之余以赌书的方式来切磋学识相互进益,不仅使彼此之间知识进行交流融合,更加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和谐亲密,也对对方保持了崇拜感和尊敬感。教师在讲这种竞技方式运用于学生小组之间时,把握好度,凡是在良性范围内得到的最大化才是最成功最有效的。
总结:总而言之,学习和阅读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心察觉点滴汇聚;教师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指路明灯,把握方向衡量尺度;学生则是最为主要的载体,彼此交流探讨共同进步学习,方能在学识无边的瀚海中绽出独特的光彩。如苏轼《赠刘景文》中所提用于此处甚是恰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参考文献
[1]商春艳.部编教材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与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34-235.
[2]李娅.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07):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