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技术也得到全面的普及,在教育体系中已逐渐融入网络教学形式。新课标曾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将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从中自主探究出知识的收获;将静态的学习转变为动态的学习,从而将教学重难点转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网络课程中的运用
前言:在新课标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传统教学方式和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发展,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够让课程教育焕发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能够有效积极教学之中的疑难问题。信息化的教学体系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为此,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为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更好地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在一起,发挥好信息教育的价值和优势,能够为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此,加强对信息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数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正所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统一起跑线,都拥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事物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 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对于开展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在开展《24时计时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片的开场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让学生尝试猜这是我们经常看的什么动画片节目,当学生猜到动画片之后,就问学生你知道这个动画片一般是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吗?(学生:下午六点半),随后,教师打开网络视频,让学生此时屏幕当中正出现的时刻,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接着通过多媒体显示银行的营业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火车站的运营时间表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从而为新课学习和开展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素材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的本身,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进行,对于每一种新的技术的运用,都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和学习提供很大的思考空间。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之下,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就如开展数学网络课《圆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flash制作几个网络课件,又将前面所学的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链接,为供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则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圆的认识”,从而将所学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的圆形物体,就如钟面、车轮、游泳圈等,从而建立圆的初步认识;那进行“圆规画圆”教学:首先通过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的面积”教学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那么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动画学习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自主探究,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信息化的教学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三)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参与
学生在进行网络课堂的学习可以将各自学习的结果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本身是系统性、逻辑性很强,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不但要学好每一节课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的单位课时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和鼓励。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例如在开展《对称》这一学习内容时,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搜索各种学习信息,进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可以极大的丰富了学生所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习小组间的交流,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体会到生活之中的对称事项,也可以运用视频效果展示对称的过程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1]。
(四)归纳点评,对知识进行内化
在进行了前面几个过程中的学习之后,学生要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得的结论在学习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最后将所学的知识转发到大屏幕中,并且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就如,在开展《数字与编码》这一教学课程时,课后小结这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播放一段学习广播:“一位司机在肇事后逃逸,但汽车车牌号码已被屏幕记录…”, 教师此时将屏幕暂停在这个车牌号上,并且给学生提问:通过这个车牌我们能查到什么信息呢?让学生思考几分钟之后,教师继续播放视频,从公安系统查知该车是某市某地区车辆,接着屏幕继续播放通过交通部门的进一步核实,已得知该驾驶员的身份证号码是…”,此时屏幕继续被暂停,这个时候学生会对这一串的身份证号码所困惑,在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后来通过师生之间共同协商,想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查询,这样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认证,教师将新闻继续播放完毕。学生在此活动中既对今天新课内容进行总结,又真实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2]。
二、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了师生的素质
(一)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合信息网络化的教学技术,让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有全面的提升,并且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现代化的教学意识,广大青年教师在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中还有许多青年教师凭借现代教育技术脱颖而出,在教育这片天地里翱翔。大部分的教师能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等辅助教学,并将自己的优秀作品上传在学校的数学资源库里,方便其他教师的借鉴和学习[3]。
(二)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研读相关的教育材料和论著,有效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使用延缓评价、积极鼓励等。其中有的数学教师通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多篇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的编写,获得了省、市级获奖,这些都在鞭策教师队伍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我,真正做到与课题共成长。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促进了教学形式变革
将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地结合在一起,综合教学的优点,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情境,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就如在开展口算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能准确地判断输入答案的正误,同时也可以设定答题时间,当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4]。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和小学数学网络教学的充分结合,教师始终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全面运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不单单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升级,最终真正实现信息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融合。
参考文献:
[1]罗宏.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8):P.249-249.
[2]邓宏明, 徐杨杰. 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4):374-375.
[3]谭根. 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5):318-319.
[4]郑永晓. 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6):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