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提问为 驱动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郭佳
[导读] 提问是一门艺术,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提问是一门艺术,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正处于思维活跃期、认知发展期的小学学生而言,其在很多时候对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都充满这好奇与畅想。因此,教师应该以科学提问为驱动,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和策略,让问题呈现尽量合理化、科学化、生动化、多元化,为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充分应用数学、全面提升能力而提供帮助。
        关键词:科学提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教学指导方式,其在促使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和问题。一方面,很多教师对问题的预设不够科学、充分、灵活,使得学生在“低效问题”的束缚下难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无法切实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教学中经常会见到一些“钻牛角尖”式问题、“极端性”问题、“偏执性”问题,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小学教学中“科学提问”的研究,对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也成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应该共同关注的重点与核心。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现状分析
        不同的提问方式,问题内容,问题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也会产生不同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提问预设不够科学多元、提问内容不够合理多元等弊病,其直接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发展,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培育和塑造。
        1.提问预设不够科学多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服务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阶段的诸多小学数学提问中,由于教师设问不够科学,导致问题缺乏深度、广度、延展性,不能对教学发展和学生认知起到推动作用。类似“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一系列低效、乏味、浅显的问题随处可见,直接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育,探究意识的增强也起到了严重阻碍与束缚。
        2.提问内容不够合理有效
        由于不同教师对提问的理解、认识不同,其在提问内容的落实、应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教师在设问、提问时,不能灵活变通、结合实际,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去落实,导致很多问题在内容上相互重复、啰嗦重叠,且脱离实际。在问题解答时,教师却往往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固定思路”去分析、解答,以致问题与教学需要相去甚远、差距较大,学生在答问时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二、科学提问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以科学提问为辅助,加强问题设计研究,优化问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科学提问的促使下,感知数学魅力,激活数学思维,在浓郁的探究氛围、融洽的教学生态、高效的教学体验中学习知识,增强能力,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切实提升而奠基铺路。


        1.科学预设教学问题,不断优化提问内容
        教师在数学问题预设时,应该切实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问题的呈现、表述上将简明扼要、精准凝练、主题明确、思路明晰置于首位,坚决避免数学问题的含糊冗杂,以给予学生学习习惯层面的正确引导。另外,在问题预设上,教师应该切实关注学生实际,多设计一些具有延展性、灵活性的问题,以对于学生思维进行刺激、视野进行拓展、潜能进行激活,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答问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为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设问:文具超市今天出售钢笔18支,出售的铅笔数是钢笔的6倍,请问文具超市今天总计出售钢笔和铅笔多少支?结合题目,教师先提问:要想知道出售的钢笔和铅笔总数,应该先知道?学生顺势计算、答问,随后,教师再次追问:知道了铅笔数量,计算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着循序渐进的思路引导,学生在逐层深入,不断研究中,其数学素养得到了拓展,数学思维得到了完善,数学能力得到了增强,数学教学的效率自然会有所提升。
        2.灵活提出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众所周知,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知识内涵,自然需要不同的提问形式去支撑。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需要,让不同提问形式融合至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学习数学、提升能力而服务。在教学导入环节,以导趣设问为辅助,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点知识环节,以布悬设问为推动,调动学生探究质疑的积极性;在总结整合环节,以梯度设问为铺垫,让学生在不同问题梯度的带动下,就所学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程序进行巩固;在测评巩固环节,以巧变设问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性的提问方式作用下,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全面提高其数学素养,切实促进去学习发展。
        3.恰当掌控教学问题,推动数学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掌控答问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深入探究中结合问题而学习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提问中应该灵活把握的关键。因此,教师在问题预设前,首先应该对答问时间做出科学预判,以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有效释放;其次应该掌控好问题数量,切忌问题过多、过杂、过乱;最后应该结合实际,灵活变通,适当调整,做到收放自如、掌控有度。如果问题的难度不大,就应该让思考实践越段越好,既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怎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质疑、探究的机会和时间,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协作与交流,以实现科学提问与有效教学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呈现的科学性、有效性,是确保教学活动高效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问题预设、落实、践行中,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有效教学为目标,让科学提问深度融合至小学数学教学,为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而提供服务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磊.讲究科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实效[J].中国农村教育,2019(05):82.
        [2]陈严.“提”出精彩  “问”活思维——以科学设置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践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6(Z3):20-22.
        [3]吴发明,伏春芹.小学数学课堂科学提问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5(24):28-30.
        [4]张小梅.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