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 之精选数学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李健红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在经过不断的变迁与改革之后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在经过不断的变迁与改革之后,教育的方式方法相较于传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逐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当教师能够选择符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用精选问题教学激活数学思维,可以有效的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使课堂更加高效。本文着重对精选数学问题教学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精选问题
        前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变革发展中。现在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不仅做到要教会学生小学数学的内容,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通过提问精选问题,导入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不仅获得成绩的提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
        一、利用精选数学问题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课堂中问题的选择有很多种,根据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妥善利用精选数学问题将小学数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并且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他们的数学逻辑,让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理解事物、分析事物并解决问题。
        (一)设立加减法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运算问题,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引领学生使用更好的方法、找到计算的窍门来进行,培养学生的思维。
        如:顺序变化计算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11+12+29”这样的加法问题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行计算,可以将计算的顺序进行调整,变成“11+29+12”将两个数字先相加凑整,最后再加上第三个数字。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多做一些这样的试题,让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计算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如:凑整加减计算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9+99+999”这样的加法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进行凑整处理,转化为“10+100+1000-1-1-1”通过这样的凑整计算,学生的计算速度会提升很多。
        如:同数相乘再加减计算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100+7+7+7+7+7”这样的加法问题时,可以将算术中相同数字跟个数相乘,就像此题中有5个7,就是5×7,得出35再与100相加。
        通过提出非常具有特点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思维与计算逻辑。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心愉快的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设立乘法教学
        小学数学除了最基础的加减法计算,就是乘法的计算了。乘法的计算也是通过加法进行演变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104×20”这样的乘法计算时,可以将其转变成:100×20+4×20,。通过这样的拆分,将本来直接计算起来非常有难度的问题,化繁为简,转换成更容易理解计算的形式进行解答。学生一定要发动数学的思维,将问题能够有效的进行转化。学生在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以后,就要知道如何使用,刚才举的例子就是关于乘法的分配律。学生要懂得举一反三。


        再举一个例子,教师提出“261×47+261×53”这道题如果按照题面直接进行计算,计算起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将其转化为“261×(47+53)”通过这样计算之后,答案就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先不要着急答题,而是要先观察题目,找到题目中的一些特点,使用技巧进行答题,正要做才能更加快捷、灵活的进行解题,得出最终正确答案。
        二、利用课堂互动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想要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更加的高质、高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课堂的氛围。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课堂上,要充当辅助的角色,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状态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要是作为引导者、辅助者,要跟学生进行互动,维持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扮演起课堂的主角,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当然不是让教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引导互动,进而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利用生活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的数学问题,将课堂上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连接,利用生活问题进行教学,不仅是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很多数学问题,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利用操作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因为操作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理解繁杂枯燥、抽象的原理公式转化为比较易于理解的操作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五、利用争辩性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经常会遇见一种情况,就是才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会产生碰撞,出现矛盾。当有同学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证明他的认知能力在增强。当学生产生问题与质疑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制止学生,相反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科学性的展开辩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辩,教师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掌握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消化程度。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争辩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相信通过大家参与的争辩得出的正确答案,会让学生深深记牢在脑海中。利用争辩性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并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正魅力。
        结语:总结来说,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精选问题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资源中和实践中不断发掘精选问题,将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汇总与整理,来帮助锻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典型问题,来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以及他们独立分析解答的能力,最终形成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然,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选择与教育方法探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的书法教学实践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4):142-143.
        [2]赵建设.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13):284-286.
        [3]冯学敏.德阳市中小学书法启蒙成效初探——以《龙藏寺碑》楷书教学为例[J].书法教育,2018(2):98-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