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育领域内,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有效收获数学知识,并且有效发展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发展。我们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中,利用“学习探究”、“游戏互动”、“合作解题”的模式,切实地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可行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并希望籍以此文,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主要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各学习小组展开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引导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体学生,在有效提升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获得更为出色的学习成果。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们有效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并且利用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下结合具体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学习探究”
对于小学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而言,既是学生展开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基础概念教学的效率,我们引导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了有效地“学习探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地发展了数学基础概念知识,促使学生基于自身的探究过程获得丰富体会,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这些基础数学概念。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相关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各学习小组设置了学习探究任务:“利用几何作图手段作出一个直角,并利用任意线段连接两条直角边,作出直角三角形,并观察此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学生们在开展本次小组合作学习“作图探究”的过程中,或者先画一条直线,再利用量角器放在直线上,点出90°点继而连接直线作出直角;或者先做一条直线,再利用圆规与直尺垂直平分这条直线作出直角,有效地发展了自身的几何作图能力。在各小组学生都完成了直角作图之后,由小组的学生分别用线段连接任意两条直角边,作出了形态各异的直角三角形。在学生们完成了直角三角形的作图之后,我引导学生们利用量角器量一量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度。通过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度测量,各小组学生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由“一个直角”与“两个锐角”组成的,由此产生了充分的好奇心。在学生们具备了探究体验之后,我根据学生们发现的现象,为学生们解读了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为90°,因此剩下的两个角只能是锐角,并且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也为90°。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促使学生们能够在主动发展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积极思考,再通过教师的及时指点,从而有效地掌握了相关数学基础概念知识。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合作互动”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基于教学内容,引导各小组学生展开充分地合作互动,从而在为学生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协同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我们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基于数学知识,为学生提出了互动问题,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在更为主动的学习与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我们在“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教学过程中,为各小组学生设置了“搜集身边的数据,进行折线统计图制作”的互作互动过程。在为学生明确了互动主题之后,我们组织各小组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的方式,去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互动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引导各小组学生,根据自身搜集到的数据信息,与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在各小组完成了本组内不同的折线统计图制作后,我们引领学生利用互动对比的方式,展开了对于不同折线统计图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促使各小组学生在有效的互动过程中,掌握了更加扎实的数学知识。这样的小组合作互动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有效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利于小组成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在引导各小组学生在获得了丰富互动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行“合作解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占有着提纲挈领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解题能力,我们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框架,为学生们设置了合作解题的过程,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例如我们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教学过程中,为各学习小组出示了如下例题“(0.1+0.2+0.3+0.4…+0.8+0.9+1)÷(0.1-0.2+0.3…-0.9+1)=(?)”,之后引导各学生小组利用合作解题的方式进行解答。如学生A组,首先选择两名学生,负责计算“0.1+0.2+0.3+0.4…+0.8+0.9+1”由一名学生利用基础的小数加法运算方法,计算出“0.1+0.2+0.3+0.4…+0.8+0.9+1=5.5”的结果;由另一名学生利用“(0.1+1)×5=5.5”的计算过程,计算出5.5的结果,两名学生计算结果相同则为计算正确。之后由两名学生分别利用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计算出“0.1-0.2+0.3…+0.9-1=﹣0.5”的结果,最后再由小组全体学生计算出“5.5÷﹣0.5=﹣1.1”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解题模式,能够促使小组的全体学生有序进行解题的分工,从而在解答一些复杂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小组全体学生正确地解答了相关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在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有效组组建,引导各小组学生进行了更加高效率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我们通过“学习探究”、“合作互动”、“合作解题”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更加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并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实现了更为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9,30:35-36.
[2]殷允会.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70-70.
[3]赵艳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1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