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杨 海 珍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4期   作者:杨海珍
[导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六七岁的孩子刚跨入学校不久,对于一切都存在着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动都那么有趣。他们往往带着好奇心听每一堂数学课,总希望在每节课中,老师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可以说,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和方法两方面谈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关心学生 、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颗博爱和宽大的心,去体贴和关心他们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
       
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学习。“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形象的树立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态度。“爱屋及乌”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学生爱你就会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二)、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通常表现为老师不停的在讲台上讲课,并机械性的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同时,小学生也处在被动以及消极的学习氛围中,缺乏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小学数学学习属于一项枯燥无趣的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若想解决这一问题,老师需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活跃性,这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大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热情,授课语言上力求典型与简洁;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问题情境并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帮助其发现数学中的奥妙之处,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在设置情境时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生动有趣的设置,唯有如此方可提高其学习的热情。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通常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而极易忽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仅认为将知识单纯的传输给学生就算完全工作任务,进而极易忽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无法有效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有意识、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将学生的自身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进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与满足感,促进其得到进一步发展。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需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以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并有效提高其自身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计算“453-98”时,我结合这题设置一个悬念生活情境:昨天,姚老师带着453元钱到超市给同学们买学习奖品,一共花了98元,可是,超市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了要找回我355元,孩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好奇马上调动了起来,纷纷开动脑筋,很多计算方法如雨后春笋般说出: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采取激励法措施
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够获得老师及家长的表扬与鼓励必然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注意多使用赞美之词,多利用肯定性的动作与眼神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信心。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多肯定及鼓励学生,即便是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也应当对其敢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进行适当的鼓励。在这种鼓励性的氛围中,学生更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充分展示其聪明才智,进而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活泼与生动,促进课堂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综上,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