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如何实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4批次   作者:王志平
[导读] 为适应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变化,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摘 要:为适应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变化,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而作为初中乃至高中重要学科之一的数学,首先应当以身作则,改变旧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我国针对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新变化。而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就是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因此数学课堂首先要做出的改变,就是要扭转学生对数学刻板无聊的印象,扭转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平衡地位,鼓励师生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课堂互动模式;初中数学;实际运用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增加,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而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人们对其求变的需求更是强烈。由于教育资源缺乏,从前的数学课堂,以老师为主,一尺、一桌、一人即可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但在教育广泛普及的今天,显然传统课堂已难以适应。下面本文将从课堂互动着手,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分析
        1.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对自然的好奇心,是驱使着人类探索自然、开发自然的重要动力。因此想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就要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由兴趣开始逐渐转变为热爱,而非一开始便将其视为沉重的负担。所以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首要做出的改变就是要初中教师们领悟掌握课堂互动方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模式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师生互动的实施办法做出适当地调整,依照当次课程相关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设置教学互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们对数学课产生真实的参与感,减少学生因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难以真正消化掌握而产生的无力感和消极情绪。同时教师应注意课程的教学节奏,把控好教学进度,避免产生学生因难以跟上教学速度而引发的厌学情绪,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避免问题遗留,小漏洞积少成多,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
        1.2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唯物辩证法来看,因地制宜,是早期人类进行农业耕种的前提条件之一;同理,我们一样可以把因地制宜的原理活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其转变为---因人制宜,依照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知识的快慢、擅长的学科、甚至是课外兴趣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来制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改变以往统一模式、统一进度、统一学习重点的教学方式,根据为学生定制的教学方案,在统一的班级教学基础上,有针对的制造教学互动,为学生创造设置一个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调整教学速度,不忽视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保证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每一个存在的问题逐个击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从而得到有效提升。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课堂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比较固化
        造成课堂学习模式比较固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由于我国升学模式采取应试方式,从而导致了教学侧重点对提高考试分数的倾斜,而想要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就会严密遵循考试大纲,因此便会造成,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选择的主动性,只能依照学校的教学周期和固定学时的安排,导致了教学任务重、时间安排紧,因此教师只得对学习重点进行着重教学,从而导致了课堂互动逐渐僵化;其次是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于单方面灌输式教学,一时间难以适应新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设置的教学互动并不适合于课堂教学,从而导致本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变成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和“一呼无人应”。三是,教学互动的方式过于单一,多数采取“我问你答”式的苍白互动,缺乏趣味性与更深的思考价值,难以真正地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固化了学生对于教学互动的印象与看法。
        2.2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环节脱节
        造成教学互动脱节的主要原因,是课堂上仍以老师作为主体,忽视了学生本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打击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发言的权利,从而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云游室外”,或是听的“云里雾里”,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最终导致教学互动难以进行。
        三.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分析
        3.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导致教学固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可行性办法。一是,针对因教学大纲限制,学效安排的教学任务重、学时紧凑的问题。学校应当争取教师意见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二是,学校应对降低应试教育的影响提起重视,逐步降低只学重点,忽视非考试内容的习惯的影响,但同时也要根据应试教育的特点,采取更加灵活趣味,更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切入重点模块教学和一些较为枯燥但却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归纳;三是,学校因因安排教师课,统一安排教师学习如何更加灵活地设置教学互动,避免单一枯燥的问答式互动,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来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
        3.2巧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师生互动的关系
        保证教学互动环节的有效性,首要前提是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依照具体条件适时地进行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回答,奖励表现良好的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收获所带来的满足感,激起学生再次参与互动的欲望;引导不敢与互动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其逐步走出自己的世界,参与到集体学习之中,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相互促进,形成平等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育界的所有人士一同努力,共同促进新课改的推行,一道为创新教学模式做出贡献;需要学校把控全局,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需要教师们化身“园丁”,关心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学习之行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满红.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48+50.
        [2]容丹.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22-123.
        [3]但威海.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