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发展教学工作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即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是指借助信息技术所呈现出的碎片化教学过程以及拓展素材等数字资源,其核心构成内容为教学微视频,具有时间短、容量小、针对性较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可见,微课的应用无论对教师或是学生均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广大教育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此展开积极探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将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为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纵观当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现状,由于教师对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微课教学价值的发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清当下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课堂,进而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形式化严重,实效性较低。微课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其并不熟悉,致使为了响应新课改号召而不得不偶尔应用而已。因此,也不会精心设计课程安排、制作微课视频,致使教学形式化严重,实效性较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优势。一些教师甚至并未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教学目标等,只是将他人微课运用在教学中,致使教学实际与微课内容的契合度非常低,严重着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将微课当作传统教学的精简版。大量实践表明,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已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与认可[2]。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知识讲解,也可以为例题分析,更可以为教学经验及学习技巧的呈现,不仅可以被应用在课上教学中,也可以被应用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中。然而,一些教师将教学过程制作成微课视频,缺乏内容设计,很少将其引入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中,使微课只是传统教学的精简版,没有灵活多样的运用形式。
最后,将视频制作的精美度当作微课的教学重点。对微课而言,其以视频作为载体,但视频的精美度并非是微课教学的实施重点,也不是微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微课服务于学生学习与教学目标,其外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教学内容[2]。然而,一些教师并未真正理解微课的本质,仅停留在表面上,对视频画面的精美度给予了过分的关注,而忽略了教学内容,致使微课教学得不到理想的成效。
二、将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对微课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升教学实效性
想要使微课教学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则需要教师对微课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转变以往对其忽视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微课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优势。这样,教师才会积极探究微课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精心筛选并设计微课内容,确保微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中关于“厘米和米”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将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以视频方式呈现测量物体的正确方法。首先,精心研读教材,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全面把握实际教学要求;其次,了解学生情况,把握其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学习需求等;最后,整理所需教学素材,设计微课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率。
(二)摆正微课的位置,灵活运用微课教学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并非是对传统教学的精简版。教师必须摆正微课的位置,将其视为教学的有效补充,而非直接窃取他人微课内容或者录制教学过程。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制作微视频,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积极作用[3]。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微课进行灵活的运用。首先,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视频,比如,当教学内容为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则应该设计讲授型微课,以凝练简单的语言将数学概念阐述清楚;如果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话,教师则应该设计问题型微课,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积极动手参与。其次,微课的应用不能仅限课堂教学,还应该将其应用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中,使微课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微课的灵活应用。
(三)将教学内容当作微课的重点,提升微课教学质量
精美的画面为微课的外在形式,教学内容才是微课的根本。因此,将微课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侧重点放在对精美画面的设置上,而是坚持教学内容之上,要注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并对其再加工,把其制作成与学生学习要求相符合的微课内容,有效应用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微课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凝练性,不可过于冗长,应简单的突出主题;另一方面,微课内容必须具备一定启发性,要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此外,要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以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几个小动物分苹果的场景制作成微视频,以此营造生动且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余数的概念。
结论:综上所述,微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则扮演者引导答疑的角色,与传统教学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能够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清当下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微课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升教学实效性;摆正微课的位置,灵活运用微课教学;将教学内容当作微课的重点,提升微课教学质量。以此,使小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导权,进而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郭尔寿.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3.
[2]梁小棠,黄海燕.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面积问题》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06):71-74.
[3]徐耀固.“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的微课设计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