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课标改革以来,我国的各个小学都在响应号召,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组织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当中。生活化教学让学科知识走进了日常的生活,而不只是成为考试的对象。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设计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内容,明确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包含的基本要素,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化教学原则,将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化;实施路径
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初级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践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直接、深厚的关联,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中的案例,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将小学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使数学真正回归生活,丰富数学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非常完善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因此,文章对小学数学生活化展开了一些探索。
1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内涵
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便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中,以此催动作为生活主体的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会将自身的教学活动安置在各种假设的生活场景中,此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作为生活的主体去参与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同时也是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更加贴近实际的知识,而不是一大堆的看起来非常华丽但却几乎无用的理论知识。其次,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心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实实在在地学到了知识,教师也大幅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成果。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没有按照生活化要求设置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设置,而不是一味地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时,除了使学生明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以外,教师还应当联系数学生活化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利用公顷和平方千米对生活当中出现的道路长度、土地面积等进行描述,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偏向于书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导致虽然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但在实际过程中,生活化教学仅占课堂较少比例,不能满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
2.2误解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我国的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部分小学的数学教师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而言,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贴近生活的课堂当中熟练地应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而不是真正地让学生“体验生活”。但当下,我国的小学校园内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是为了生活化而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在这样的初衷下,首先是教师所进行的生活场景的假设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合理的;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这种行为纯粹属于本末倒置,忘记了教学的初衷,即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因此,学生在这样错误的教学初衷以及过分追求形式的教学过程中自然学不到相对应的知识。从学习效果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
3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3.1充分把握数学课程理念中对于生活化的阐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部分中提到,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等。这突出了数学生活化的重要价值。如在解决据木头、爬楼梯等间隔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实际操作一番,从而突破问题的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牚握规律,拓宽思维,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与我们的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原本就是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关联的学科,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课程理念中对于数学生活化的相应阐释,要认识到数学生活化的重要价值,才能有效地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3.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小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应当时刻注意自己是辅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而非代替学生学习。因此,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感受为优先考虑对象;在知识讲解时,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数学情境,学生通过数学情境对数学知识进行自我探索,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数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小芳家客厅是长方形,厨房是正方形,她家厨房多大面积,客厅多大面积?”之后教师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通过计算得到答案。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强化教学成效。
3.3使学生的思维向生活化方向转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学生的思维向生活化方向转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富含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思维方面的训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比如在学习和统计相关的一些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当中的某件事情进行统计,如班级里面的卫生打扫情况,或者是一个月内班级里面的请假人数等,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起的一些作用,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内涵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并从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练习设计以及作业布置四个方面就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展开了探讨。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化的教学是突破数学重难点的方法,也是深化教学内容、达成数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课堂更具“生活味儿”,使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串于教学的始终,才能既令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7(8).
[2]宫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2).
[3]姜海燕.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62+64.
[4]李飞龙.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