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4期   作者:周荣勤
[导读] 农村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水平有限
        摘 要:农村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水平有限,但是有为了能够让农村学生能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享受着同等教育水平,所以我国开始重视农村学生的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其他学科都差别不大,唯独数学不一样,略带些难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相对来说是易于塑造的,因此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是比较有效率的。对此,本文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能力培养的探究,旨在切实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整体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能力培养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数学入门的关键时期,更是养成良好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小时候数学好的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数学也不会差。学习数学不仅是单纯的会做一道题,而是要通过训练能解决一大类问题,能够发现和理解新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意识的强化,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1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现状和问题
        研究表明,只有大约15%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满足新课标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而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理解题目的情境、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足、解题时思维混乱、计算出错等,这些问题都与问题解决能力的缺乏有关。
        1.1 老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实际教学中,一位老师可能教学不同的年级数学,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忽视对低年级学生的细节指导,而老师是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风向标,对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影响。当前许多老师还容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的考点和重难点的训练上,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上。例如二年级学习钟表的认识时,老师的课堂引入为: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定一起复习,请问小明应该什么时间从家里出发,什么时间到,他们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像这样的课堂引入,主体还是老师,学生的学习本质仍然是被动的,学生没有将自己的思想与老师的教学碰撞,不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1.2 老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不够重视
        我国当前还处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开始了题海教学,老师将主要重点放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上而实际对他们的解题能力没有太大的提升。形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就是老师只注重学生的解题结果,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体系,没有进行解题思维的训练。
        2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2.1 将数学与生活实际接轨,提升情境理解力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难免对题目信息理解不到位;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的措施就是将数学知识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日常联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知识都来源于这个年龄段所接触到的生活,先建立解决问题的必胜信心。比如在买笔记本时,4元钱一个的单价,一学期需要三个本子,可以通知家长给15元钱,让学生自己去小卖部买笔记本。这样一来小学二年级的一个乘法知识就与生活接轨了,而且学生也会乐于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


        2.2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提取有用解题信息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仍然还有很多生字不认识,一些老师还会专门教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采用一些捷径的方法,此外对文字的理解也都还停留在直观意义上,对文字的逻辑关系和顺序还分不清楚,例如题为王叔叔家里有12只鸡,鹅比鸡多12只,问他家总共养了多少只家禽?对于这个问题,除了有一个逻辑关系外,还有“家禽”两个字的意思,尤其是城市里的许多小孩可能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就要从侧面来解决这种问题,一个捷径就是题目中有“总共”二字,根据这两个字就能明白大意了。所以数学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对题目文字的理解能力,也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字理解能力。
        2.3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分清数学思路
        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无非就几大类,只要教会了学生进行思维探索,才能让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将数学思维进行训练,才有可能将课堂教学目标之外的数学难题做好。理清思路,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品质;老师具体可以通过一些不常规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眼界,挖掘他们的数学解题潜力,真正做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4 注重培养计算能力,打牢解决问题的基础
        低年级是训练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时期,只有打下计算基础,才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信解答;在计算能力培养时老师要注重学生的练习规范工整,以免犯不必要的错误,同时计算能力也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较好地落实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程的开展应该始终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刚开始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进行运用,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并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地理解,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组织实践,强化知识应用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想有效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处理。这不仅可以有效对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
        3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数学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注重监督学生数学学习的严谨性,严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品质;通过以上一系列方法,力争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洁.数学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分层优化措施[J].教学与管理,2018.
        [2]郭新春.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安长丽.谈数学课堂情境化教学——以“时分秒”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7(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