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4期   作者:赵丽燕
[导读] 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是建立学生自我意识的一种能力,是以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是以策略为保证的“会学”;以及以学生的意志控制我条件的“坚持学”。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 组织引导  ;自我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内化过程。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一、建立学习小组,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1、让学生想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实际运用”时这样设计的。在课堂开始,利用当地实际情况,由于搬迁大多数学生家里正在装修房子,有个家长在铺砖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小麻烦,想请我们大家帮帮忙,这生活实际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想“怎样铺”的时候,很自然的就引出了公倍数概念。 又如在教学“探究三角形3边的关系”时,老师手中有些纸条 ,你们随意抽取三条能拼出一个三角形吗?全班同学不加思索齐答道:“能” 师:“那就来试试”。 同学们争先恐后走到前来随意抽取三根纸条就去拼摆。这时问题出现了“拼不起”。师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密呢?”此时同学们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这个奥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善思好学
        组建学习小组,营造学习环境。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例如我们班有35个人,分成了七个小组每组5个人,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员要好中差搭配,男女搭配。为了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每个小组要有一个能代表小组的组名、口号和小组标志。例如有少年组(少年少年勇往直前)、聪明组(天天向上勇敢向前)、天使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勇敢组(天天向上,勇敢向前)、团结组(团结,团结一直向前)、快乐组(快乐快乐,我们最快乐)等。这样建立起来的小组,让学生有个小家的感觉,并有了奋斗目标,从而激发起起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积极踊跃,不甘落后,大胆发言,学生思维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发散,能力得到提升。
        二、学生先学、互学、共进
        1、明确学习目的让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自学给学生提供了接触新材料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获得发现新知识的愉悦感和自我认同感。如教学四年级数学“括号”时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讲课时以添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合,从而实现了从被教到要学这一情感的转变。
        2、小组合作探究,思维碰撞
        学生按分好的学习小组去合作探究、交流。如果小组中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等教师巡回指导,或向其他组请求支援。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学生自学后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脑海里建立起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但实际到底有多大呢?这时笔者就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探究。怎么探究呢?笔者给孩子们一些思考的时间和实践的空间,然后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去实地感受、去测量、去计算。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公顷和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孩子们先测量自己的一步有多长,然后用步数测量校园的长和宽,最后计算出校园的面积大约有2公顷,接着把校园面积与周边的青华湖的面积对比、与保山的土地面积对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对比。这样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在讨论“公顷和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有时同学们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发出爽朗的笑声,有时你又会看到同学之间相互帮组是那么亲热。
        3、交流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让学生把学懂的东西说出来。例如:笔者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时,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长3厘米、宽2用来的长方形,来代替墙砖在课桌上合作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算一算,探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看谁的方法多。学生是这样交流展示的:
        生1:我们第一行摆了2个正方形,摆了这样的3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生2:我们第一行摆了4个正方形,摆了这样的6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12dm的正方形。
   生3:我用的是计算法,长方形的长为3dm,宽为2dm,那么选用的边长得既能除以2,也能除以3,也就是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我们选用了边长为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果然成功了,这是我们拼摆的图形。
    生4:我选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是用小长方形去铺边长是6厘米和12厘米的正方形。因为6里面有3个2,所以就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边上,既可以画3个小长方形,也可以画2个小长方形。12也是这个道理。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
   4、教师适时点拨让合作更有效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不断的激活。例如在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后,笔者发现学生总是要把所有的租船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后,才能找到最省钱的方案。这时笔者是这样点拨:最省钱的租船方案首先要考虑不管是大船还是小船,要满座尽量不要有空座位;其次要考虑单价便宜的船只租。经笔者这样一点拨,学生在做类似的题目时就能很快找到最佳方案了。
   5、做一做(查缺补漏)从错误中学习
   恩格斯指出:最好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学生在完成做一做时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误,分析错误,利用错误,促进教学。例如教学“小数大小比较”后,巩固练习中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用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去比较,比如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比较4.06和4.060的大小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4.06小于4.060。面对错误,我不动声色,让做错的学生把错题板书在黑板上,并让他说出自己想法和做法。让未错的学生纠错,找出错误的根源,明确错在何处。

这样,做错的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让未错的学生从中产生分辨正误认知的“免疫力”。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笔者制定出一套评价体系即分数评价,以组为单位评比,从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表现:例如自学有深度、交流有亮点、练习正确率高、制定出评价细则,每项用分数评价给学生打分,最后累计个人分数为小组总分,然后进行评比。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中“做一做”中做对一题得几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全部做对的给一定的分数,错一题扣除相应的分数,在小组合作时独特见解的奖励一定的分数。这样每个学生的一周有个累计得分,然后每个组员的得分合计就是本组这周的总分。最后全班所有的小组进行评比,分数最高的组获奖。这样的评价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效,他们学习性提高了,做题认真了错少了,讨论时发言更积极了。
        四、分层训练共同提高
        在完成“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巩固练习时,我给学生不同的题目:(1)王爷爷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一个三角形,并且三角形的3边都相等,那么围成的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街头忽略不计)(2)从5根分别是4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12厘米的小棒中选3根摆三角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中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和7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应在什么范围?这3道题第1题属于基础题让学困生来做,第2题创新题;第3题开发题。根据学生情况让学困生张永春、张子涵和张静娟做第1题,一方面检查他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另一方面检查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中等生做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1] ISBN978-7-303-05884-6, 数学课程标准[S].
(2)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2:01-12.
(3) [1]陈大伟.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11:1.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10:01-20.
                                                                          
                                                                                         
                                                                                         2020年 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